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冯友兰的哲学化生活

2018年12月27日 17:06 | 作者:陈卫卫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哲学大师冯友兰经常沉浸于思考中,他对于任何事情,都喜欢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于是有了许多的趣事。

1938年2月,冯友兰任教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往云南昆明搬迁,在就要经过广西的镇南关时,因为城门很狭窄,司机关照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别人都马上照办了,只有冯友兰还要郑重其事地思考一下:为什么不能把手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其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又是什么?

这些要思考的问题足有一大堆,可还没等冯友兰思考出答案,他的手臂骨已经在城门上撞折了。

“文革”时期,由于住所被别人侵占,冯友兰一家人不得不挤到一个小屋子里生活。有一天,冯友兰的老伴任载坤为了改善伙食,难得地和孩子们一起包了盘饺子。包好以后,任载坤把饺子放在凳子上就去生炉子,可当她回来端饺子要下锅时,却怎么也找不到饺子了。找遍了所有地方,最后终于找到了,原来冯友兰正坐在这盘饺子上面思考哲学问题呢。只怪住房太小,冯友兰经常坐的就只有这张一直摆在老地方的凳子。

听到老伴的大声惊呼,冯友兰才尴尬地站起来,再看这盘好不容易包成的饺子,早被他坐成了一摊稀泥状。


编辑:杨岚

关键词:冯友兰 哲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