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巨晓林:创新永无止境
巨晓林(右一)和工友在津保铁路白洋淀站作业现场(2015年10月28日摄)。 新华社发(胡斌 摄)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齐中熙)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他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施工一线“宝典”;身高只有1.62米,却被工友们称为“小巨人”;从一名普通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全国劳动模范、全总兼职副主席。
他就是巨晓林,逐梦永不放弃、创新永无止境。
2018年,巨晓林带领他的团队又取得两项技术创新成果。在编印成册的汇报材料中,每一张图纸都是他一点一线量出来、画出来的。干了30多年的铁路接触网施工,他刻苦学习,记下了近300万字的笔记;认真钻研,掌握了大量铁路接触网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勇于创新,先后参加过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京沪高铁等10多项国家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创新施工方法114项。
巨晓林在津秦铁路客专中心料库进行接触网预配(2012年8月14日摄)。新华社发(李朝臻 摄)
“现在年纪大了,社会活动也多,但我每年至少要在一线工地干上几个月。我带领的创新团队,每年至少要取得两项创新成果。”他说。
如何做到每年都取得创新成果?巨晓林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发展,施工标准、工艺、材料都在变,给了创新无限的可能。30多年来,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从人拉肩扛到全机械化操作,“农民工也要勤学习、懂技术,技术好我们就不会被淘汰。”
1987年,24岁的巨晓林被招录为中铁电气化局一处三段的农民合同工。面对集铁路电力、电务、工务等多种专业技术为一体的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他没有退缩。白天在施工中跟着师傅学,晚上放下饭碗又撵着师傅问这问那。营地熄灯后,他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几十部专业书籍堆满了他的床头。工地转移到哪儿,这些书就带到哪儿。
巨晓林(左)在计算机前与徒弟张建观看设计施工图(2012年8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何俊昌 摄
即使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巨晓林仍然感到有“缺憾”要弥补、要学习。2019年,他打算开展隧道接触网施工方法的攻关,在这片他的“空白”上取得新的创新成果。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巨晓林 创新 铁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