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北京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带着“初心”再出发 ——北京市政协以大学习促工作质量大提升纪实

2019年01月12日 20:03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1月12号电 (记者 包松娅)如果说,过去的2018年是政协的学习年,一点也不为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十三届政协的开局之年,全国政协系统开展了一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在新时代新方位为各级政协履职筑牢思想理论基础。

如果说,过去的2018年是政协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一年,同样恰如其分。

毕竟,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与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要求,加强针对的是薄弱环节,改进针对的是不足之处,在深化对政协新时代新方位新使命的认识之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应有之意。

在这样的一年里,北京市政协及政协委员们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主线”,不断深入学习,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从思想政治上扣好履职的第一粒扣子,通过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力促工作质量大提高,围绕首都发展的中心任务,在开局之年实现继往开来的创新发展。

把“双向发力”贯穿履职全过程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宋慰祖。在政协这么多年,总有人问起什么是‘协商民主’,我想为大家讲一个1979年邓小平邀请五位工商界元老吃火锅共商国是的故事。”

站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通俗理论电视节目《改革开放 关键一招》央视的舞台上,宋慰祖在《这个民主很有范儿》的主题中,用一个“五老吃火锅”的故事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娓娓讲述了什么是高效、务实的协商民主。

走下舞台,宋慰祖说,“以政协人的身份向大家讲述协商民主,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凝聚更大的思想共识。”

2018年,像宋慰祖一样走上舞台,走进互联网、走进电波的“政协人”并非少数。北京市政协主席和各界别各党派106位政协委员参与了电台诵读活动,40位委员参加“委员讲坛”的网课的录制,还有40位委员通过《四十年。四十人》微视频的录制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他们有的对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解读宣讲,有的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思想进行经典诵读,有的则通过直接倾听民意进行面对面地释疑解惑。在这一年里,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成为北京市政协工作的着力点,通过打造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把广泛凝聚共识贯穿进履职的全过程。

一年里,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重点,北京市政协系统共组织各级各类学习研讨380余次,参与人数1.1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全覆盖”,从共同的理论武装上把“政协工作”拧成了一股绳。

学习研讨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工作。针对学习研讨中归纳整理查摆的问题和征集的意见建议,北京市政协形成《市政协系统学习研讨活动查摆差距、问题及意见建议清单》,并召开务虚会,围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认真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工作质量的制度安排,转化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是为了把准方向,更好地建言资政,而大多数建言资政的过程,也是争取理解、理顺情绪、凝聚共识的过程。

在北京市政协的调研中、在协商议政活动中,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委员们带着问题下去,也带着政策下去,到基层解疑释惑,向社会各界发声。同时大家也将在调研中了解到的民意和呼声带上来,让协商民主更加务实有效。”

“有些问题大家有共识的要反映,没形成共识的也要反映。在政协会上,不能以多数人的意见屏蔽少数人的意见。”9月20日下午,北京市怀柔区宽沟会议中心会议室里,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在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上如是说。

对凝聚共识有认识、有行动,对求同存异、求同化异同样有理解、有包容,北京市政协正是通过这样耐心细致的工作,力求在更大范围内找到最大公约数。

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把街道当成一级政府或者职能部门的‘腿’,使街道的职责不断叠加,以前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后来是个‘缸’,不仅什么都往里装,还不能‘洒汤漏水’,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街道属地责任就是无限责任。当我们真心想给民众解决问题时发现,街道从权力上、职能上确实做不到。”

这是北京市政协2018年召开的第四次常委会,围绕的议题是“强化街道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地位,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这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议政性常委会。为了让会议亮出真知灼见,北京市政协已组织开展了66次调研活动,集中归纳出5个方面的问题症结。会议期间,市政协还打破惯例,特别邀请了街道办工作人员参会现身说法,与委员们共同探寻这个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解决之道,同时委员们的发言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市民“看见”。

从年头到年尾,带着学习研讨的思考和收获,带着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北京市政协把工作放在首都改革发展的大局之下思考与推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现实性问题“一竿子插到底”,每一个脚步都分外扎实与坚定。

位于北京昌平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区域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北京市政协敏锐地抓住“回天”地区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将“推进超大型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年度协商计划重点议题。

这场北京市政协和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的议政会,从城市修补、社会治理、跨区域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建言献策。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媒体看到详细报道后,对委员们对“回天”地区发展出的“实招”频频“点赞”。

这一年里,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政协开展的履职活动近百项,领域涉及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教育均衡发展、医联体建设等首都发展以及百姓关心的方方面面,建言成果仅获市委书记蔡奇重点批示的就达31个。据记者了解,其中很多选题都演绎成了“连续剧”,是北京市政协多年来对热点难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结果。

“从某种角度,协商建言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参与协商的各方汇聚起的合力。”作为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王英杰在提案协商办理过程中收获了这样的感悟,“充分协商是达成共识的前提,多层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才能协商出共识,协商出理解,协商出高质量解决问题的路径。”

为此,北京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工作的意见》,专门提到要将协商贯穿提案提出、立案、交办、办理、检查督促等7个环节。而将协商沟通作为提案办理必经环节,已成为承办部门的普遍认识和工作要求。协商各方的共同助力,使得政协的建言并非“自说自话”,而是将点滴智慧融入首都发展的各方面。

开拓丰富渠道提高履职实效

回望2018,不少委员在“委员作业”中提及了“第一次”,第一次“触网”,第一次走进“直播”,第一次走上“舞台”,第一次用手机远程参与“协商”……

若北京市政协的议政会、专题议政性主席会、常委会,协商恳谈会、立法协商、监督性调研视察等等,为政协履职搭建了传统协商议政平台,那么近年来利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顺势而为,北京市政协为委员履职开拓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视频、微访谈等传播形式可谓为政协履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探索了更加丰富完善广泛持续参与的协商渠道。

其中,起步于2015年的北京市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经过探索逐渐成为重点工作,并印发了《北京市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工作规程》进行不断规范完善。

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吴大仓介绍,这个移动议政平台可实现100名委员同时在线交流。委员利用碎片化时间,不管在任何场景下,都能随时随地进行参政议政,形式真实且具有现场感,委员们参与度非常高。

据悉该活动启动以来,仅2018年全年就开展了21场网络议政会。利用互联网激发出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政协履职描绘了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万物互联时代,便捷的沟通传播方式,为政协履职提供的是一种新渠道,从另一个层面,也为人民政协和政协工作“走近”群众提供了新平台。

2018年7月2日至6日连续五天的重要时段,6位来自市发改委、市文物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的“一把手”,与11位政协委员就疏解整治促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等社会关切问题进行提案办理协商。重点是,整个交流过程首次通过电视、电台和网络面向公众直播。

将提案办理协商全过程从“幕后”搬到“台前”,委员们有一说一,畅所欲言,政府“一把手”直面问题不回避,全程没有剧本,不设剧情。

“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据统计,北京电视台每期节目直播收视率比同时段其他节目高35%;北京广播电台收听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网络浏览量1872万人次。

委员们对这样的活动印象非常深刻,认为直播将提案办理的过程,尤其是有关部门的回应,直接公开在观众、听众、网友的监督之下,不仅促进提案办理质量的提升。这一提案办理协商新平台,还突出了委员和政府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了提办双方从文对文到面对面再到提办一体、共办提案的转变,增进了解决问题的共识。

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质量大提升,这是2018年北京市政协工作一条融会贯通的主基调。新的一年到来了,相信“不断提质增效”也将成为北京市政协“连续剧”的又一重要主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