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广东省政协委员朱义坤: 让养老保险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护身符”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无论是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还是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无论是货物、资金的自由流动,还是信息自由流动,无不有赖于人才自由流动。1月26日,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召开,广东省政协委员朱义坤今年在去年建议粤港澳合作转向“立交桥”模式的基础上继续“追踪”,今年两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是建议构建养老保险跨境可携性机制以促进大湾区人才自由流动。
朱义坤认为,人才自由流动乃是大湾区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养老保险是否跨境可携带则是影响人才流动自由度的重要因子。
他算了一笔账:以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衡量的养老金平均受领时长来看,内地男性平均为14年,女干部平均为22年,女职工为27年。如以预期寿命79岁来计,男性平均可达19年,女职工则高达29年。如以香港2015年人均寿命83.74岁来衡量,影响养老金受领时长超过了20年,男性平均为20.91年,女职工甚至高达36.58年。“近乎30年养老金生涯,相当于许多人的工作时间,谁愿意冒着养老金中断的风险而跨境流动?”
朱义坤指出,当前的关键是,粤港澳三地虽各有较为完整养老保险体系,却都不具有跨境可携性,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障碍。“三地专注自身的养老保险体系,内地也逐步落实港澳居民内地参保的同等待遇,但聚焦点仍限于‘嵌入’,尚未触及政策沟通、制度衔接与转换等事宜。而且三地社保体系独立运行,互不相连,更谈不上互通信息,共享信息。”
朱义坤建议,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港澳部门沟通协调有关三地社会保障政策,打破传统的社保体系“孤岛”思维,理顺政策的跨境性,促成大湾区战略性下社会保障跨境可携性的专项“安排”。还要建立三地社会保障日常协调机制,构建三地社会保障相互联通机制、社会保障转换和衔接机制、社会保障福利跨境便利性机制。“补上大湾区养老保险跨境可携性这一课,使其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护身符’,而非‘瓶颈’。”
编辑:王丽鑫
关键词:流动 自由 养老保险 朱义 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