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反向春运”的别样年味儿:两种风情 四处口彩
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9.9亿人次,这其中的主力军是离家打拼、回家过年的劳动者。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用另一种方式,体会了一番不同的过年滋味。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个上海人家,一家是接爸妈“反向”来沪过年,另一家则是女婿上门“错峰”去外地过年,不同的方向,却体现出相融的年味。
一桌家宴,三地风味
张敏家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人不算多,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而已,然而桌上的菜式着实比人还热闹,一次集结三地风味。
这是个典型的“新上海人”家庭,张敏是川妹子,丈夫小杨来自山东。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孩子的降临打破了原本轮流回老家过年的约定,“回家的票子又贵又不好买,自己开车舟车劳顿,怕孩子太小吃不消。”张敏就跟小杨商量,今年能否让公婆到上海过年,也顺便带他们在上海转转。就这样,因为这个稍显无奈的理由,张敏家赶了趟“反向春运”的时髦,第一次,一家人在上海过年。
反向的票好买,车也不拥挤,三个半小时,公婆就乘高铁到了上海,一起抵达的还有聊城特产魏氏熏鸡和北方面食。
作为“北方系”的代表,饺子成了年夜饭绝对的主角,张敏说婆婆家吃饺子有讲究:“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定要吃饺子的,饺子里包着钱币,还不能吃完,象征‘年年有余’。”在上海生活了近15年,张敏早就听闻老上海人逢年过节喜欢去老字号买熟食,她也在乡随俗,买来了油爆虾、熏鱼、四喜烤麸等熟食,这下桌上有了“海派”代表。
虽然张敏的爸妈没有到场,但早在年初,他们就从成都寄来了自家每年过年都会做的香肠和腊肉,于是一顿融合沪、鲁、川三地元素的混搭年夜饭就摆上了桌。每个人都尝到了家乡味,也感受到了异乡情。
两种风情,四处口彩
吃过年夜饭,上海小伙谢天就开始忙着整理行李,不同于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旅行过年,他这是要和妻子小俊一起回广东佛山的娘家过年。“避开节前出行高峰,离开上海去她家体验一下不同的年味,我们也算是反向错峰春运了。”对于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显得充满期待。
记者粗略扫了一眼行李箱,除了简单的衣物,基本全是好吃的:金华火腿、咸肉、咸鸡、青浦草莓……“总觉得还差了什么?”谢天扭头问小俊。“还差我爸最爱吃的静安面包房的别司忌啊!如果有国际饭店蝴蝶酥就更好啦!”小俊自己也没想到,上海小西点最受家人欢迎。
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自然要露一手,不负“上海女婿”的名声。无奈的是,去年刚从法国蓝带毕业的他一直不得要领:“广东人对食物要求严格,我擅长的西餐老人家又吃不惯。今年打算试试上海传统的咸肉菜饭和蛋饺,希望他们喜欢。”
大年初四,已经过上广东年的夫妻俩和记者微信视频。谢天说,广东的年味更传统一些,到处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我已经听了两天‘财神到’和‘迎春花’了!”
令谢天印象深刻的是,广东人过年爱发“利是”,“跟我们这里越包越大的红包不同,利是通常数额很小,在意的是形式,茶楼服务员一句‘恭喜发财’,就能收到食客们发的利是。”类似的还有取自粤语发音讨口彩的食物,像发菜蚝豉(发财好市)。
借助广东人喜讨口彩的习俗,谢天亲手制作,象征元宝的上海蛋饺终于也突破性地获得了小俊家人的一致点赞。
这个春节里,张敏说:“人情才是春节最重要的元素,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年味。”尝到“反向春运”的甜头,明年春节,她也想把爸妈从四川接来上海过年。小俊则从各地食物中体会出了一脉相承的年味:“其实北方的饺子、上海的蛋饺、广东的油角,虽然食材、做法各异,但寄托的美好愿望却是相同的。”
编辑:张同天
关键词:过年 上海 口彩 张敏 反向春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