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

2019年02月20日 17:52 | 作者: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550655819(1)

刘林

约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时,他正在英国华威大学访学,但听说是谈“委员履职”话题,他欣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利用访学间隙,刘林委员用微信与记者完成了这场“跨国”采访。用他的话说,接受《人民政协报》采访也是一种履职。

刘林告诉记者,在担任多届党代表、人大代表后,时隔15年,他又回到了政协这个“大家庭”。汪洋主席在在京新委员培训班上的精彩讲话,让他深受教育与启发,很“解渇”。“作为一名新委员,我深切体会到,政协事业今非昔比。2018年,我履职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学中干、干中学’。”

刘林的提案都是基于自己的长期研究领域。2018年全国两会,三件提案《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国教育博物馆》《多措并举根治校园贷》都得到了办理回复。“办理过程中,我与有关部门多次深入交流,对办理方案达成了共识。我把交流过程也当作一个个学习机会。此外,我还参加了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和北京市组织的多次调研活动,在调查中学习,在调查中研究,在调查中建言献策。”刘林说。

回顾这一年,角色转换后,刘林感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让刘林难忘的是,2018年经全国政协推荐,他参加了国务院第五次全国大督查活动,连续10天进部委、下基层,面对面集中座谈,背对背个体访谈,网上征集线索,实地明察暗访,每天工作到深夜。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每当看到百姓的呼声得到了回应,社会的期盼得到了落实,纠结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让他由衷感到“辛苦并快乐着”。面对督查中许多专业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复杂问题,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有时候半夜还与专家“煲电话粥”,真有“督查十天胜读一年书”之感。

作为关注、研究雄安新区规划的一员,刘林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林表示,随着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城市发展规划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总体空间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从国际视角看,京津冀将成为中国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从国内视角看,它对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刘林进一步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中央统筹与地方负责相结合。目前,中央确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接下来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三省市政府的实施主体责任,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2019年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推进的一年。为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现阶段仍要做好两个坚持,即坚持以强化首都功能发展为立足点,坚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现阶段协同发展中,北京市工作重心、京津冀三地服务重点仍应在北京主城区。

二是京津双城应更紧密结合、更深层融合,更快速走向一体化,唱好双城记。

三是在加快雄安新区建设的同时,京冀应携手推进“北三县”的发展,集中建设一批重要节点市镇,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新承接地,并使之与北京的资源环境、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融合性连接,产业互动式发展,迈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步伐。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刘林 京津冀协同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