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收藏非小事 投资需理性

眼下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存在着不健康的市场行为,很多藏家欠缺辨别真伪、好坏的能力。他们在收藏作品时更多是随大流,仅根据书画家的名头、职位、声望等来肤浅判断,从而予以押宝、跟进,对创作者的作品质量等往往重视不足,甚至漠不关心。当然,目前的情况比前几年要稍微好一些,比较专业的新生代收藏群体,尤其是70后、80后一代,在逐渐成长、活跃,他们的鉴赏眼光和购买力,较之老一辈收藏群体要出色很多,这也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但总的来讲,情况依然不乐观,有大批的藏家仍旧固执地认为,谁的官衔大、级别高,谁的作品就好,就有好的收藏前景和高的回报率。
殊不知,为官与从艺,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考核标准,官衔、级别与艺术水准不能简单划等号。对于真正搞收藏的群体来讲,树立一个正确的、良好的收藏观,非常必要。即便真的不懂也没关系,可以找真正懂行的、信得过的专业人士来把关,而不是心存侥幸地去投资、收藏,否则极有可能收藏到的是一堆废纸。那么如何选择、甄别一件作品呢?首先要看的就是其品相,以及创作水平,这是基础,也是关键,而非仅仅关注作者的名头。在品相完好、创作水平过关的基础上,再来考虑其它因素,如创作者的职位、头衔、影响力等,并且还要结合当前的市场行情,对作品本身进行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是否值得花大价钱购买。千万不能只凭投机或侥幸心理轻率入市,也许会得到一时的回报,但就像赌博一样,也会有血本无归、追悔莫及的时候。这一点在很多地方的收藏家群体中已经得到了验证。
笔者常讲,小藏怡情,大藏伤神。因为大藏的风险太大,稍不谨慎很可能就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如何规避风险,也便成了核心问题。笔者的建议是,尽可能多地参照一些可靠的收藏指数,如书画家历次市场的拍卖价格、实际的作品流通价格,以及艺术家的真实创作水平、业内评价、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来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与判断,这样就会减少和规避许多风险。
最后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做为真正的收藏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文化担当,而非仅仅只是一种投机的态来进行收藏。因为一旦有了这种心态,便注定将很难体会到真正收藏的乐趣,也往往决定了收藏的层次和品味高不到哪里去。但如果有着更为高尚的、明确的情怀与担当的话,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而是以由衷的喜欢为出发点,那么其中的收藏乐趣就会大很多,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惊喜。此外,对于真正有学术分量、历史价值的藏品,也要有分享和奉献精神,这一点民国时期的大藏家张伯驹先生,就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他不仅有着大的情怀和担当,而且有着浓厚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新时代的藏家所理应具有的一种收藏品质与精神风貌。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
编辑:杨岚
关键词:收藏 作品 投资 小事 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