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全国政协委员钟瑛: 高质量提案是履职尽责的体现
春节刚过,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一过年就进入了自己的“两会时间”———她要梳理一年来的调研资料,撰写提案,为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做好准备。
对钟瑛委员的采访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在她感冒咳嗽和沙哑的声音中,我们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交流,感受着这位资深“老委员”对履职工作的勤勉与敬业。
作为一名社科学者,钟瑛称,相较于写学术论文,她认为做提案更难。这不同于做学问的自圆其说,而是需要真正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研究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并且就某一个重大主题不断深化地研究下去,提案才能做到言之有据。
2018年全国两会她带来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减重减负的提案》《关于防控化解财政金融潜在风险的建议》《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建议》3件提案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减重减负的提案》进行了长达14页的逐条回复。“国家发改委的回复涉及方方面面,都是干货,我很满意。”钟瑛这样说。
钟瑛告诉记者,政协委员无论是写发言稿、提案,还是撰写调研报告、反映社情民意,都要把自己代表的界别及群众的真实情况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把基层和群众的真知灼见不折不扣地传递出去。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就没有依据,政治协商就没有根基,民主监督就没有方向。
“我的2018年提案建议均来自于2017年的相关课题研究和国情调研,其中《关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建议》提炼于2017年课题研究‘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路径国内外可比经验启示与思考’,该课题成果曾获2017年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届党外干部和归侨侨眷‘智库论坛’活动征文二等奖。”钟瑛说。
2018年,作为少数民族界委员(白族),钟瑛参加了全国政协“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界别主题协商座谈会,并就“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了发言。在钟瑛看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应通过政策协同、区域包容、文化共建,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包容性发展策略。在政策协调方面,必须突破民族地区行政区域限制,通过国家顶层设计与跨区域政策制度协商,形成民族地区发展合力,推动民族地区制度联动机制与战略协商平台的建立,实现政策协同。而发言内容则是基于中国社科院组织院全国政协委员赴宁夏民族地区的国情调研。
采访中,钟瑛一直说提案质量是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生命线。如何把握这条生命线?作为担任过两届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一名老委员,钟瑛表示,委员履职,一定要在熟知国情、把握好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深入基层开展国情调研,将学术理论研究与参政议政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写出真正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对国家顶层设计有参考价值的提案建议。
即将到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钟瑛的提案根据2018年参与中国社科院组织的百县调研、民族地区国情调研以及有关课题研究,将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改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否能‘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是衡量委员履职水平的一个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委员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转变新角色,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增强履职能力。”钟瑛最后说。
编辑:秦云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 钟瑛 高质量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