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村民说事”的“三治经” 浙江象山县政协紧扣民生建言资政
人民政协网2月27日电(鲍蔓华 陈光曙)今年春节假期,宁波象山墙头镇方家岙村的40多家农家客栈一床难求、游客天天爆满。村里火爆的乡村旅游,正是源于几年前在该镇的政协委员工作室提议下,通过“村民说事”“说出来”的。
方家岙村南倚大雷山、北望西沪港,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优美的村落环境,政协委员工作室通过几次走访考察,在了解到村里有发展旅游的意向后,就提议将打造村落旅游精品线提到了说事会上,一次次协商后,村里将周边大雷溪流域及环村路按照“山水古韵”总基调,结合古桥、古道等资源,布点建设生态观光长廊、环溪观光游步道、瑞安古桥、双龙潭、樱花主题公园等12个旅游景点,串联打造“走绕村小道,享天然氧吧,览村落风情”乡村旅游风景线。去年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200余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
“这是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平台,是村民自治的制度创新。”在一次次的说事中,县政协委员陈海龙真切感受到“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目前,象山的“村民说事”已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490个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召开说事会8700余次,收到各类议题3.2万多项,解决率高达93.7%。
通过 “村民说事”不但有结果还带成果。让委员将关注都集中在如何更好“说事”上。
石浦镇晓湾村靠近打鼓峙船舶基地和港口,外来人口比较多,麻烦和冲突也随之增加。“有些外来务工人员租住了本地村民的房子,乱拉电线、堆放易燃杂物,产生了一些隐患,村干部去做过工作,但效果不太好。”县政协委员张浩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问题,提出“村民说事”过程中引进“法治”的建议,通过村里“警民说事”,石浦边防派出所的民警前来帮助调解,事情得到顺利解决,大家开始为共同的美丽村庄而努力。在晓湾村说事室里,“警民说事”搭起的“连心桥”,矛盾双方互为体谅,村干部解决不了的,在说事中得到化解。在“说事”过程中,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逐步养成。
政协委员们积极参与涂茨镇由“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公安、法律人士等组成“和事顾问团”,以评议组身份主动参与信访说事会,依法评判上访人诉求是否合理,共同处理解决问题。“和事顾问团”成立以来累计参与信访说事会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3件、初信初访5件。2018年以来,经信访说事会办理初信初访45件,办结率达100%,化解重点信访积案3件,真正达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了合理合法信访“最多跑一次”。
涂茨镇旭拱岙村文化礼堂内,一份“诚信指数”表引人注目。党员连续3次不参加党员会议的扣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的扣分、无私帮助贫困人员的加分……。政协委员陈成健告诉记者说:“我们通过‘村民说事’确立了这份表,每季度为村民评分,内容有邻里合作、配合发展等19项共性考评指数和9条差异化奖惩措施,总分100分,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诚信指数”在走访中从群众中得来的,考评出的最终积分,与村里自定的村民权益享受挂钩,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村民说事”的内容正在在象山悄然发生着变化,谈发展规划的多了,扯皮吵架的少了。“如今‘村民说事’与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精神文明等德治建设相融合,实施新乡村道德提升行动,增强了‘村民说事’的道德底蕴,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象山“村民说事”办相关负责人说。
婚丧礼俗,在象山已经从政府主导走向了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了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婚丧礼俗事宜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推动各村(社区)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各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把婚丧礼俗整治等形成的好风气纳入村规民约,成为了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成为“村民说事”的重要遵循。遇到红白事不吃名贵菜、不喝名贵酒,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如今,哪个村民家里有红白事,都会主动打电话请人来监督,农村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018年,象山还在文化礼堂设立“红白理事会、家庭联盟会、道德评议会、乡贤参事会”四个联盟会,引导各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丧礼俗整治、家风家训传承等纳入“说事”范畴,打造“村民说事”德治建设主阵地,传播乡风文明正能量。
围坐在一起,说事、议事,到办事、评事,倾听村民呼声,全面回应村民期盼,全方位接受村民监督。这项发源于象山的“村民说事”,正在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生根发芽,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村民说事 村民 县政协 象山 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