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委员:国情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2019年03月05日 20:27| 作者: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李寅峰)“我18岁那年,正好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下,回归后的香港也背靠祖国保持了繁荣稳定和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部分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当中,国家意识比较淡薄。”3月4日,港澳委员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刚操着标准的普通话的一席发言,引起大家的关切。他坦言,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我个人的实践和接触,我认为国民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入手。”

霍启刚说,从娃娃抓起,其实就是要抓好中小学教育。他建议,“应该更加自信地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把中国历史、国民教育等科目加进课程里。把加强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交流纳入到爱国主义教育范畴,要求香港每一间学校都要有义务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其中。

另外,让香港的老师也要做学生,补好国情教育这一课;要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关注香港青少年社交平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系统性地培育一代爱国的新力军。

此外,霍启刚建议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内容,加快在广东建设一批港澳子弟学校和港澳儿童班,让香港教师和学生能在湾区里开展教育的同时也感受到真实的祖国,还能让北上创业的港澳青年解除子女读书的后顾之忧,安心创业,安居乐业。

“这些年,我一直参与香港和内地的青年交流工作。2017年,通过政府各个资助计划到内地交流的香港学生达65800人次,到内地实习的同学也达2884名。”霍启刚说,有交流才能增加香港青年对内地的了解,而了解是爱国的前提。他直言,两地交流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没有注重注意交流后的成效和量化青年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仍停留在“到内地走走看看”的概念;缺乏统筹效应等。

“精准扶贫的成效有目共睹,所以在香港与内地交流上,我建议也应该精准交流。”霍启刚说的精准,是指要精准对接不同青年群体的需要,系统性地开展文化、体育、就业、创业等主题清晰的交流活动。此外,要紧紧抓住大湾区的良机,以三地合作机制为出发点,从核心设计一些青年发展的配套项目。

“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迈入新时代,祖国为香港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穷的发展机遇。”霍启刚说,他坚信“香港青少年的明天会更好,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话声落处,掌声一片。


编辑:刘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