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过得好不好,我特别关心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侧记
本报记者;谢靓
2019-03-11期02版
“人民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还希望少得病、不得病。”
“到202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
“0~3岁婴幼儿养育支持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
……
3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中,委员们对民生的关切溢于言表。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向往是什么?是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此,在这一场大会发言中,委员们相继为快递员、老人、孩子、残疾人等群体发声,他们过得好不好,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事。
“快递行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快递小哥的职业保障还在‘慢车道’上徘徊。”徐晓委员说,去年以来各级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围绕快递小哥的职业发展进行了调研,他们看到近半数快递小哥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但职业保障差,“有时跑完一叠订单,难抵几张罚单”。徐晓建议完善职业保障,优化行业管理,针对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健全政策法规,为快递小哥织好“安全网”。
“我们在徐州调研时遇到一位老人,他脑梗瘫痪在床10年,女儿女婿边工作边照顾,疲惫不堪。自从社区建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可以短期托养,活得更有尊严了。”陈百灵委员说,应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化,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服务、应急救助等,以低投入解决90%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由于机构育幼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沉重的育儿照顾重任牵制着女性的职业发展,普遍的隔代养育则以祖父母巨大的付出为代价。”高小玫委员建议,3岁以下群体也应纳入国家公共服务支持范畴,并逐步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育幼制度体系。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张海迪委员说,重度残疾人是最困难和最需要帮助的人,建议加快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
今天的中国需要发展,更需要有温度的发展,“要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人民当中”,这是诺敏委员在会上的呼吁,也是全体政协委员共同的心愿。
编辑:曾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