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养生悲剧屡现:改造观念更需治理乱象
养生悲剧屡现:改造观念更需治理乱象
□朱昌俊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3月2日,苏伟的妻子林丽(化名)因为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此前林丽感冒数天,高烧数天,却始终没有去医院看病,也没有吃任何药物,而是喝着果汁,任由发烧,“她说她老师说这是身体在排毒”。林丽喝的果汁、吃的产品都来源于一家有名的直销企业——如新,而林丽自己也是如新的业务员。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有媒体报道,湖南郴州一曾姓女子由于盲目注重养生,竟然在家中为自己静脉输注鲜榨果汁。经过五天的紧急救治,曾女士各器官功能才逐渐改善,病情趋于好转。
一个是“发烧喝g3果汁、感冒喝g3果汁”,信奉果汁治百病,一个是特别钟爱养生之道,“只要听说对身体好,都想去尝试一下”。或许在旁观者看来,要看穿这样的荒谬并不难。但是,一而再的荒诞悲剧证明,现实中误入养生圈套,或者说被各种“灵丹妙药”“洗脑”的人,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甚至,它的分布是跨阶层的,从贩夫走卒到光鲜的明星、官员,都不乏其拥趸。比如,前不久某香港明星就因在微博晒自己到国外喝油排毒,引发争议。
检视这类悲剧,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诸多具体的原因。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保健、养生有了更多“支付”能力,同时身处压力社会,生活上的焦虑又会让人急于拥抱某种“健康”状态,这很容易制造一种社会性的“病急乱投医”场景;而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便利,又让各色真真假假的保健、养生信息防不胜防;另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素来有对“灵丹妙药”的执念……
但是,保健、养生悲剧的屡发,又不仅仅是认知或观念偏差导致的危机。面对此种情形,仅仅是加强科普也是远远不够的。时下,无论是在微信朋友圈还是在更广意义上的互联网信息中,各类可疑乃至明显反常识的养生观念和养生产品的推介,可谓大行其道。而对于此类混乱信息,基本没有相应的过滤和干预机制。甚至一些可疑产品还能够堂而皇之地在媒体上做广告,利用巨额的广告投入给公众“洗脑”。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健、养生悲剧的多发,更是社会治理上的某种缺陷所致。试想,如果可疑的养生信息和保健品的宣传,能够有更多的“阻力”,本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现实杀伤力。比如工商总局在2017年通报的15个虚假广告案例中,药品保健品就占12个。近年来虽然对于保健品广告,在法律上有了进一步的规制,但是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应该看到,各种鱼龙混杂的保健养生类信息,其直接危害并不仅仅是具体产品的虚假宣传,一些看似单纯的养生信息,实际上多是带着隐蔽的利益诉求,很可能就是为某款“产品”精准炮制的。在这个角度,对于各类可疑的养生概念及其产品,都理当建立更高的传播和销售门槛。
除了一般的保健品虚假宣传和养生误区,这一领域还涉及一个行业性问题,即失控的直销和变相传销的灰色土壤。去年年底开启的权健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这个行业的神秘面纱。但是,仅仅查处一两家“龙头企业”远远不够。就以这次涉及的如新为例,它是一家来自美国的直销企业,于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06年获得直销牌照。但曾多次被指涉嫌虚假宣传和传销,却并没有影响其销售业绩的“长青”。鉴于直销行业的整个风评以及在客观上与传销的强关联,中国直销行业到底何去何从,或许到了一个必须加以抉择的关口。
养生、保健本身并无原罪,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也必然有其过程。但鉴于目前养生悲剧及其相关市场乱象的叠加,较之于观念的改造,我们或许更应该对可见的养生谬论及其对应的市场乱象,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理。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养生 悲剧 生悲 观念 治理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