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复兴号上线前,这位铁路人乘坐CRH380列车在京沪高铁奔波了21万公里…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 秦云)高铁,被国内外网友评为当今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而复兴号又是中国高铁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7年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双向首发。有心的旅客会发现,复兴号的“身材”更好了、车内空间设计更人性化了、座位间距更宽敞了、乘坐舒适度大大提升,车辆监测系统更加智能化、运行起来也更节能了…
复兴号 资料图
这是多年来中国铁路人团结奋进、不断创新取得的又一成果。复兴号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也意味着我国铁路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是中国高铁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高速列车标准化
1990年,我国将发展高速铁路摆上议事日程。随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初步形成了高速列车标准体系。从2003年开始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与分属日本、法国、德国等的制造商开展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了CRH1、CRH2、CRH3、CRH5四种中国品牌的不同技术平台。由于不同的技术平台研究出的车型差异较大,相互间不能互联互通,无形中增加了运用难度,提高了运用成本,也影响了旅客乘车体验。
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
“例如,正在运行中的高铁出现故障,临时调用列车组织旅客换乘,有时会出现调用车辆与故障车辆座位难以一一对应的情况,这时部分旅客就会‘没座位’。” 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说,“这类问题在标准动车组中不复存在。”
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牵头组织下,铁科院协同行业力量,开始着手高速列车标准化、系列化、简统化工作。
然而,推进此项工作并非易事。统一标准意味着要改造刚刚形成的平台,需要根据运用需求重新进行设计。最终,在经过多次研讨、论证后,使我国高速列车走向标准化。
“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量。市场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而生产商也只有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走得更高更强更远。” 黄强表示,正是由于作为最终用户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推动复兴号研发工作,才使得复兴号动车组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人员众多的运用条件。
有了统一的标准平台, 保证了不同厂家都能够公平参与竞争,促进了产业的进步,同时,也保证了不同厂家产品的互换性,极大减少了运用部门备品备件的数量,降低了管理成本,间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复兴号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让自主研发的更先进的技术得以在高速列车上应用;其他国家还没有能力、没有条件实现先进技术,我们用上了。”在黄强心里,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而来。
大量实验数据奠定研发基础
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长达36年的首席研究员姚建伟,经常奔赴在高铁试验的第一线,有幸亲历了中国高铁发展的辉煌时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建伟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高速列车技术开展了持续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当年引进国外技术平台后,科研团队消化吸收,在其基础上研发了CRH380系列。为了测试列车的各种性能,他跟随CRH380列车在京沪高铁完成了大规模系统验证,累计运行21万公里。“这些宝贵的实验数据为复兴号的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说。
“复兴号是几代铁路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自2000年来,我国在国际铁路领域拥有越来多的话语权,承担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制定,大量实验数据为标准制定也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首条智能化高铁正在建设中,这是未来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姚建伟相信,复兴号在我国高铁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秦云
关键词:复兴号 高铁 京沪高铁 标准化动车组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