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中医人应“兼收并蓄”
中医不应有门户之见
剧中翁泉海在听说赵闵堂给胎死腹中的患者服药起到了作用后,主动向赵闵堂学习用药方法,这在旧社会门户规矩严格的时代很难能可贵。虽然最终赵闵堂治疗失败,但是翁泉海却从赵闵堂的失败里吸取了教训,最终获得了成功。而翁泉海在给居民讲学中医知识的时候,听闻赵闵堂也在讲学,主动邀请赵闵堂来讲学,为的是让患者受益。因为他认为赵闵堂擅长的技术是自己不具备的,不能因为自己有了名气就排斥他的特长,而是应该互相合作发扬中医,为患者造福。这是摈弃了门户之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是一名真中医应有的胸怀。
反观当今时代,一些中医学术门派仍然是规矩森严,一旦入到自己门下,就不准发表与本门派无关的言论。笔者在一些中医学术流派的微信群或者QQ群里看到,一旦有人发表与该门派无关的医学知识,就要受到惩罚,轻则禁言,重则踢出群。再好的学术流派都不是完美的,如果一家学术可以一统天下,也就不会存在多种学术流派了。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能够学习其他学术流派的知识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全面。好中医不应该只重自己而轻视他人。
中医当借鉴西医之长
剧中翁泉海本是一名传统中医,对中医治疗任何疾病都是信心满满。但是在一次和西医治疗伤寒的擂台赛中,虽然最终中医取得了胜利,但他却从这次经历里认识了西医的长处,并认可了西医在一些方面确实有优势,进而认为中医人士不应该对西医存在偏见,在治疗疾病时候可以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所长,一切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
如果在现代,一个中医说出这种言论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旧社会,在以中医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年代能够有这种观点是很了不起的。实际上,即使是在当今年代,笔者仍然看到一些纯中医眼里容不下西医,认为没有中医治不好的病,或者觉得中医治不好的病,西医肯定也治不好。但是医学知识的传播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在我国中医和西医并存将是一个长期的局面。而且善于学习者,更应该是能中会西、中西医结合的优秀医学人才。
如今的中医,如果眼里容不下西医,且不说对人民健康不利,实际上也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表现。有的中医甚至固执地认为现代检查仪器设备都是西医那一套,中医不需要学习,中医就靠三根手指就能诊断疾病。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些检验仪器设备只是一个手段而已,西医从来没认为就是自己的东西,中医为什么却非要认为是西医的呢?中医也完全可以拿来诊断和用于治疗后的复查,比如一个胃溃疡患者,经胃镜确诊后,采用中医治疗,症状消失,也可以再用胃镜证实溃疡已经痊愈;再比如输尿管结石患者,经B超确诊后,采用中医治疗,最后再通过B超确认结石是否排出。这样既能证实中医的疗效也可以增加中医的说服力,让患者更加信赖中医。
要意识到“尺有所短”
剧中翁泉海面对祖传秘方,觉得有欠缺,但是限于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找出问题所在,敢于将秘方和盘托出,让赵闵堂指出问题。这种做法尤其难能可贵,在很多人将祖传秘方视为至宝,不会轻易示人的时候,翁泉海却为了中医更加完善,造福患者,主动让外人来探讨祖传秘方。这种能够正视自己缺点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在他的老父亲病重的时候,自知脑部疾病非自己所长,又主动邀请擅长该疾病的赵闵堂医生来诊疗,这种做法对中医人也具有教育意义。由于门派之见,不少人都只是觉得自己所学的是“正宗”“最好”的中医,不肯承认自己所学有欠缺,也不愿承认别的门派或者他人的能力比自己强,长期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长期以往,既不利于自己的提高,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更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所以一名好中医就应该正视自己的短处,客观对待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欠缺这个事实。
总之,一个好中医只有兼收并蓄,才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己,才能有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发展。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中医 西医 赵闵堂 患者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