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保障儿童食品安全亟须标准先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食品时,青睐冠以“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这类产品往往价格也更高。但事实上,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很多所谓的“儿童食品”,成分也与一般食品并无不同,甚至并不适合儿童食用。
近年来,不少食品商家赚钱无底线,乱打“儿童”牌,在多类食品上标注“儿童”二字并大肆宣传,高价出售。孩子家长很容易被“儿童专用”“幼儿专用”之类的字眼所“忽悠”,不计成本地争相抢购。这些所谓“儿童食品”一般包含“四多”———多添加剂、多糖、多盐、多油,给孩子们带来健康隐患。譬如,所谓儿童饮料,其实就是多添加了吸引孩子的色素和一些香精、糖。这些儿童食品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正因如此,已有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目前国家还没有所谓的“儿童食品”相关标准,消费者对“儿童专用食品”应当谨慎。
的确,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儿童的食品标准,而仅有的是目前的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主要建立了针对0~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学者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与欧盟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对于婴儿(0~6个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异较小,大部分指标比较接近。但是对于较大婴幼儿(6~36个月)的配方食品,我国的指标要求相对宽松。
而对于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更没有明确的“儿童食品”定义。有研究显示,在日常零食消费方面,儿童的消费量要比成人的消费量平均高出2~3倍。就食品添加剂来说,儿童每日摄入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可达10多种,有超标的危险。
目前,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时,是以60公斤的成人为标准制定的,在婴幼儿和成人之间的儿童群体,没有允许摄入添加剂的具体标准,其添加量没有考虑儿童身体的安全因素。而在儿童食品的标签标示方面,国家标准与法规也很少,目前只有“果冻”一个标准规定了产品标签要标示食用安全警示。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排解能力差,倘若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摄入添加剂,无疑给儿童健康带来风险。因此,向儿童提供的食品不管在安全性和营养性上,都应该有更为严格的标准。有关部门应针对儿童食品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不断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科技含量、实用价值和个性特征,充分满足行业发展、市场体制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同时,引导和鼓励行业企业生产和研发更多适合儿童食用的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
当务之急是,针对3周岁以上的低龄儿童经常食用的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要求生产厂家在生产“普通版”的同时推出“绿色儿童版”,以供儿童和家长选择。“绿色儿童版”食品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应该更少,允许添加的限量应该更低。
国家还应尽快出台规定,要求在真正适合儿童消费的休闲食品或饮料上有醒目标识,在产品外包装或说明中写清楚成分并标注配料表,明确标注食品营养成分和能量值等情况,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选择。此外,进一步完善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儿童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食品 儿童 标准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