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加班做样子,领导不走我不走?形式主义加班成职场之痛
导读
在职场生态中,有一种加班屡见不鲜,令人感到心累:“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

以加班为名怒刷存在感
“如果领导晚上8点走,你要等到他出办公室的一刻,看见的是你在读文件或者敲键盘的画面。如果他问你‘还不下班啊’,你就说还有点事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名地方国企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己“刷存在”的小秘密,“没办法,现在就是这种风气,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
是否真有这么多工作要做?他回答:“效率高的正常下班之前工作就做完了,晚上在食堂蹭个饭,等领导的时候也可以‘摸摸鱼’。”叹了口气,他接着说:“我也不求领导提拔我,其他人这么做,你不做,人家就会觉得你不上进、不认真。”
主动加班只为“博领导一个点头”的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有些单位甚至还成了常态,出现一种“不加班就不上进”的认识。不仅如此,这种“怒刷存在感”的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
有这样一张照片——微弱的灯光,书桌的一角,一台已经打开文档编辑软件的电脑、一摞文件。配上一段文字:终于忙完,第二阶段又要开始了。发布时间:2019年某月某日,凌晨3点……一名企宣部门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名同事的微信朋友圈内容。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她和这名同事的工作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从照片中文件的内容来看,这是二人合作的项目,她同事发这条朋友圈的当天下班前,工作就已做完,没有加班的必要。结果第二天给领导汇报的时候,领导着重表扬了她同事很用心、不容易,一直加班到凌晨,还给这条朋友圈点了赞。
坐班不做事,干瞪眼、做样子
曾在南京一家电器零售企业总裁办工作过的张女士介绍,当时公司有个特点,就是“领导不走,你也不能走”,“让领导看到我们艰苦奋斗的样子,成为不成文的规矩,他不走,我们就不能走,坐都要坐到晚上9点”。
王女士表示,由于实在受不了这种工作作风,自己最终选择辞职,“辞职后,感觉人轻松了,年轻了好多”。
有相似遭遇的还有在北京工作的王律师。他说自己上司时不时会让下属在办公室待命,周末也常被要求去办公室加班。“有一次,老板出差回来,晚上6点多下飞机,让我们全体留在办公室等他,说是马上到。结果晚上9点多才出现。然而,来了之后也没有任何事,大家互相干瞪眼3个多小时。”
“活儿没干完,大家都会自觉加班。”王律师认为,因为职业的特殊性质,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加班,早点回家干活儿也一样,要所有人都在办公室摆出一个“大阵仗”实在没必要。
不少受访者表示,确实是工作需要的加班肯定会尽力而为,但是走形式、摆阵势、做样子的加班,真的让人很心累。还有受访者直言,公司的形式主义加班已经让其心生去意。
奋斗要注重效率和业绩
不少公司职工表示,企业要发展,员工必须要奋斗,但绝不靠形式主义加班这种“假奋斗”来实现。奋斗的过程,必须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
湖南某国企负责人余莉莉认为,企业要树立不看苦劳、看功劳的导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班,不加没必要、没效率、没业绩的班,不鼓励大家做很勤奋、没业绩的“小白兔”。
还有企业负责人认为,一旦出现加班现象,应该从雇员和雇主双方找原因。如果是员工自身问题,应督促其尽快提升工作效率;如果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公司要考虑加派人手,协同其一起完成。
“千万别让形式主义加班污染了我们的奋斗精神。”中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颜爱民教授分析,解决形式主义加班,途径是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劳动时间的长短建立在岗位特点的基础上,过去,劳动密集型、发展粗放型的产业居多,不多干、不加班可能就没有效益;如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离不开奋斗,但更需要企业聚焦内涵式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记者 陈宇箫)
编辑:秦云
关键词:加班 形式主义加班 职场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