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不挂水医生”需要患者用心呵护
时本(医生)
徐州市鼓楼医院有位远近闻名的“不挂水医生”。这位叫王娟的儿科医生从1986年毕业到这里工作起,就坚持合理诊疗、不做没必要的辅助检查,能开便宜的药不开价格高的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5月13日《徐州日报》)
也许有人会说,完全“不挂水”并非科学的态度,患者是否需要挂水,应基于病情需要作出判断。其实,“不挂水医生”并非完全不挂水,而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挂水。王娟及其所在科室正是以“输液少、抗生素少、痛苦少、副作用少、费用少,效果好”这“五少一好”,来兑现“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民众耳熟能详的治疗理念的。
过度输液是过度诊疗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而且还容易助长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正因如此,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二级以上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通过制度安排,减少不必要的输液。但这只是针对门诊的限制措施。在病房、儿科门诊、急诊科、二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等地方并不受限制。这就需要更多“不挂水医生”以尽量少输液的方式,对限制输液的规则形成补充。
近年来,敢于向过度输液说不的医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坚持了很多年。这些医生得到了社会的赞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所经受的压力也很大。因为主动要求输液的患者不在少数,一旦医生拒绝这类要求,别说出现病情恶化等现象,就算疗程因此稍微拖长一些,部分患者就会啧有烦言。
“不挂水医生”不仅不带私心,而且敢于承担风险,不怕被患者误会。这样的医生当然越多越好,但这需要更多医生具有担当精神,更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敢于担当的社会氛围。唯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宽容并理解这类敢担当的医生,向过度输液说不,才会逐渐形成医疗系统的主旋律。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患者 输液 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