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小米金融,解决问题还是实在点好
新华社福州5月19日电(记者颜之宏 宋玉萌)近日,“小米金融”遭遇年轻用户的“集体吐槽”——明明通过小米金融平台按时履约还款,却被资金出借银行发送“逾期警告”短信,甚至还有被征信留下“污点”的风险。而小米金融官方语焉不详的致歉声明,依然让许多用户表示“看不明白”。
在小米金融给用户的公开说明中,小米金融表示“由于和民生银行对接系统因故出现异常,导致少量用户的还款信息未及时更新”。但受影响的用户纷纷表示不接受这样的说明。
用户急切想要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系统异常”导致了这样的重大失误?自己的还款究竟去了哪儿?这次“逾期”到底有没有被纳入征信系统?小米金融承诺30天解决问题,解决的是怎样的问题?对于用户的这些疑问,小米金融至今“语焉不详”。
技术创新是锦上添花,安全保障才是金融服务的底线。在小米金融官网上,省钱、快速、好用、安全四方面定位成为其对外宣传的重点,但从这次“被逾期”事件来看,小米金融并没有在信用安全的底线上为用户把好关、守好门。如果是“系统故障”,为何在还款日过后多日,用户“被逾期”时才发现问题?官方对外宣称的“少量用户”受此次事件影响,这个“少量”究竟有多少?
“小米金融——年轻人的第一次征信记录”,这些用户的集体吐槽,说明在信用时代,用户的信用意识越来越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信用逐渐成了每个人进行社会活动最看重的评价标准之一。年轻人一旦“上了征信”,接下来可能会对求职、购房、贷款需求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更荒唐的是,这些年轻人是在为企业的失信行为“买单”。当用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信用记录,企业怎能对重大失误如此轻描淡写?
企业失误让用户上一次征信,用户可能会让企业一辈子“上征信”。做错事,决不能以为把问题拖一拖就能自然消解,而应该拿出实实在在的态度直面用户质疑,对“年轻人的第一次征信”负责到底。对企业自身而言,积极作为,实实在在地说清楚问题、挽回企业信誉,才是当务之急。技术BUG可以修复,信誉BUG则可能伴随终生。小米金融,解决问题还是实在点好。
编辑:秦云
关键词:小米金融 征信系统 逾期警告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