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国人应调节负面情绪
日前,全球分析和咨询公司盖洛普发布了2018年度全球情绪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全球负面情绪达到了盖洛普调查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人在压力情绪排行中位列中等。另有调查显示,国人心理健康水平20年间处于下降趋势,国人也受到负面情绪困扰。想要生活幸福感更强,不妨从调节情绪开始。
全球负面情绪抬升
盖洛普的调查采集了来自143个国家和地区共15.1万受访者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询问受访者在受访前一天是否有多次微笑或大笑,是否觉得受到尊重,是否能充分休息,是否感到愤怒、悲伤、压力大及焦虑等。调查中,2/5受访者在前一天感到担心,1/3的人说他们感到压力很大,近3/10的人有身体疼痛。另外,还有1/4的人感到悲伤,1/5的人感到愤怒。
报告显示,世界各地人们的情绪水平不均程度不断加剧,非洲乍得人的负面情绪分数最高。七成多的乍得人表示,过去一年中,他们曾有过连食物都买不起的时候,六成多乍得人表示经历过身体上的痛苦。此外,尼日尔、塞拉利昂、伊拉克、伊朗位列负面情绪榜单前五。贫穷和内部冲突是这些国家人民负面情绪多的重要原因。
仅就压力一项而言,希腊人和美国人的压力水平比乍得人高。59%的希腊人说他们在调查的前一天感受到了压力,大约55%的美国成年人说自己有压力。调查显示,希腊人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该国的经济困境。去年,美国人负面情绪的增加幅度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水平。报告显示,经济不是影响美国人情绪的最主要因素,分析认为,这也许和民众的心理健康、预期寿命、对领导人是否认可等因素有关。
拉丁美洲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及美国,但却占据积极情绪国家榜前列,情绪最积极的国家是巴拉圭,当地人接受调查时表示,“每天都有很多积极、正面情绪”。报告认为,这可能与拉丁美洲具备“关注生活中积极因素”的文化有关,受此影响当地人格外乐观。
国人欠缺情绪调节能力
盖洛普报告显示,中国人在压力情绪排行中处于中等水平,悲伤情绪排名全球倒数第二。但纵向观察,我国近年来一些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国人也受到负面情绪困扰,且很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我国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有轻到中度心理问题;2%~3%的人心理健康状况差,可能有中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对情绪影响很大,心理健康水平低的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此外,5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情绪“自我调节”的知识。这也反映出,半数以上国民可能有过心理状态差、情绪不佳的情况,并且迫切需要调节。
情绪差、心理不健康,还会诱发精神疾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教授告诉记者,最近20年,国人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近些年来精神障碍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这些都应引起重视。他认为,这可能与几方面因素有关。
社会发展引发了一些矛盾。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很大进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改变,可能造成了国人心理压力及应激水平的总体升高,导致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比如,城市化虽然让人搬到了城市,但其内心还不足以迅速成熟,快节奏的工作让生物节律被打乱、陌生的邻里关系让人无所适从,生活压力过大,负面情绪难以宣泄,这些都会令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
攀比导致心理落差。张侃教授解释,几十年前,大家普遍不富裕,人与人之间区别不大,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人们对“上好大学、出国留学、晋升、发财”机会的追求更甚于往昔。拉美国家少有灾难、战争,这就养成他们安逸乐观的性格,而我们这个民族对“上进”的追求写在骨子里,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每个人都不断往前赶,心理落差导致人们压力大增。
缺乏疏解渠道。负面情绪大多源于生活,很多人遭遇心理不适时,缺乏正确的发泄渠道,很难及时获得心理服务,因此容易积攒戾气、怨气。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人们的内心会更加敏感,往往一件小事就变成了导火索,点燃了情绪的炸弹。
负面情绪带来很多病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多是不积极的,而且还可能伤害身心。
负面情绪会对身体各部位产生影响,美国博闻网刊登的一项调查发现,75%的颈椎疼痛、80%的头痛、99%的腹胀及90%的疲劳由负面情绪引起。可见,长期持续的负面情绪有损身心健康。
胃病。胃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它的功能状态一定程度上受情绪影响。当人们悲伤、忧愁、沮丧时,胃肠道功能就会发生明显变化。长期负面情绪容易让胃功能失调,导致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胃炎、肠道炎症及不明原因的腹痛等。
内分泌疾病。长期压力大、紧张焦虑的人容易患甲状腺疾病。有统计显示,70%的甲状腺疾病发病前有不良情绪刺激。
皮肤病。荨麻疹、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等很多皮肤疾病,其病因、发病过程与情绪密切相关。
心血管疾病。焦急、暴怒等激动情绪,会诱发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调整情绪,幸福生活第一步
面对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负面情绪增多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张侃教授认为,应客观看待,国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解除后顾之忧。
个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缓解负面情绪:1.接纳情绪。遇到问题,多想想别人会不会因此困扰,别人会如何解决。既然别人也会因困难而烦恼,那么这就是很自然的事,要试着接纳自己的情绪。2.转移注意。有负面情绪时,不要沉浸其中,试着做些别的事,比如听音乐、运动、看书,或者参加公益活动,从中获取快乐和成就感。3.主动倾诉。找亲友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通过倾诉把情绪发泄出来,也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4.重新定位。当看到别人获得成就时,我们难免产生比较心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看到别人成功,我们不应陷入焦虑,应该重新思考自我定位。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情绪 负面 国人 压力 心理健康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