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咋样才能让产销“两头甜”
咋样才能让产销“两头甜”(话说新农村)
一纸订单这头连小农户,那头连着企业,让订单农业更有生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主体的履约能力
签不签订单,心情大不一样。这是日前在某“南菜北运”基地县采访的深切感受。正逢辣椒上市,今年不少菜农抱怨价格“过山车”,损失不少。而大户老吴种了200多亩辣椒,却不急不慌。为啥?老吴年初就和龙头企业签了合同,人家要啥就种啥,保底价收购,图个踏实,不用再担心市场波动。
为啥许多菜农没签订单?仔细了解才知道,当地的辣椒小有名气,一直颇受市场欢迎。往年大部分村民手里都有订单,但去年受天气影响,产量锐减,价格一直涨,不少商贩来抢货,你加一毛,他加两毛,市场价远远高于订单价。农民想加点价,可签了订单的企业不乐意,不少农民和企业不欢而散。
事实上,履约难一直是制约订单农业发展的问题。企业担心农民不守信用,订好的产品收不上。农民对订单也有不少意见,正如村民们抱怨:“市场价格高了,为啥不能上浮一点?”“质量怎么样都是企业说了算,压一两毛钱是常事。”“产量大时,找个借口就拒收了。”……说到底,还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一家一户与龙头企业打交道,往往处于弱势,一旦订单有闪失,企业会有损失,农民也会很受伤。
一纸订单,这头连着小农户,那头连着企业。对于农民来说,产销挂钩、再抓生产,能避免种植盲目跟风。对于企业而言,稳定货源、降低成本,才能保障经营利润。当前,全国已有1亿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订单,签约农户经营收入超过未签约农户50%以上。这种契约化、合同化的模式适应市场,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脱节问题。当下,需要完善订单农业的长效保障机制,真正实现产销“两头甜”。
让订单农业更有生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经营体系。从农业产业链看,龙头企业和小农户之间,如果缺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往往难衔接顺畅。一个种植基地负责人坦言,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谈合同、算细账,对企业来说基本办不到。而一家一户面对企业,市场议价方面也力不从心。因此,还是需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中,带着小农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共同经受风浪的考验,让农民收益更稳、干劲更足。
提升订单履约质量,规则“订得细”不可缺位。一位农业专家说起过这样一个细节:以前农民的订单,往往用“一筐”“一把”等单位,后来变成“斤”,不仅细分类别、品种、规格,还精细到色泽、气味、质感、水分等,一个香菇能分出七八等,按质定价。订单变化的背后,说明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小农户如何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政府部门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服务。技术跟不上,就加大科技推广力度,让新技术尽快落地;合同履约有担心,就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明确责任,避免压级压价;对风险有顾虑,鼓励支持上农业保险……一句话,就是保障双方平等受益,让农民分享更多市场红利。
只有让一张张订单落到实处,辛苦一年的农民才能尽享丰收的喜悦。
王 浩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产销 两头甜 新农村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鄱阳湖畔的瓜田“跑道”
唐山港一季度吞吐量超1.6亿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