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肿瘤“绿色治疗”: 源于东方的抗癌之道
编者按:中医现代化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我国,西医的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超于中医体系,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里面所占比例超过了80%,成为了患者就医的第一选择。很多患者甚至认为,西医看不好的病才应该去找中医。因而对于中医而言,让百姓知道“中医不仅仅是讲讲养生而已,中医既能治大病,也能治难病”,也是一项重要使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独创的肿瘤“绿色治疗”体系,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理想实践。
21世纪,《Science(科学)》提出了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世纪100问,其中“肿瘤需要控制还是根治”这一问题,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哈姆雷特独白。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在本世纪以来近20年的临床研究中,得出了一个传承中医思想、创新诊疗技术的“东方答案”:控制或是根治,两种路径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具有同等的现实意义。患者初发、体健且肿瘤局限则可以选择以手术为核心的“根治路径”,但对于占肿瘤人群大多数的年老体弱、不耐外科手术或是中晚期的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东方医院肿瘤科提出的肿瘤“绿色治疗”理念,成为这些患者人群更好的选择———通过“控制”肿瘤达到维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有效生命的目的。
与“肿瘤君”和平相处
我国超过2/3的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其中又有相当比例是老年患者,体质差、基础疾病复杂,难以耐受或不愿接受传统的抗癌治疗。作为医者,需要尊重患者‘不惜代价、尽一切可能延长生存期’的愿望;但也要让另一些患者有权利选择‘有质量、有尊严、有意义’的生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向记者介绍,这套肿瘤绿色治疗体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独创品牌,从2003年起,经过1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到如今成为一项相对成熟的治疗技术。
基于中医理念的“肿瘤绿色治疗”概念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胡凯文教授首次提出,以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为首要考虑,以“微创、低损伤、可持续”的方式治疗恶性肿瘤。与其说是“抗癌”,其实更像是医生和患者在一起学习与“肿瘤君”的相处之道。
日本老人山田纯一就是与“肿瘤君”相处了近10年的一位患者,也是东方医院较早一批“肿瘤绿色治疗”临床病人之一。2009年,他被诊断为晚期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复发肝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转移灶多达15个。为了根治这个难缠的病,山田纯一选择再次手术,日本著名外科医师历时一天,将肝脏的15个转移灶全部挖除。然而不幸的是,3个月后,肝脏内又发现了10个转移灶。
肝脏有双血管系统供血(肝动脉、门静脉),血运丰富,肿瘤细胞极易转移,单纯的病灶切除并不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因此山田纯一的主治大夫对他说:我们已经束手无策了,请你听天由命吧。医生的判决让山田纯一万念俱灰,突如其来的疾病已将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搅乱,这场疾病不仅困扰着山田本人,他身边的亲人也在暗暗担心着。
2012年6月,山田纯一的中国亲家和利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胡凯文教授参与撰稿的一期《中华医药》,介绍可以让患者“与癌共生”的肿瘤绿色治疗模式,这马上引起了和利的注意。怀揣着一线希望,和利来到东方医院,找到了肿瘤科的李泉旺主任,向他咨询山田纯一接受肿瘤绿色治疗的可能性。
李大夫详细了解了山田纯一的病情,审慎考虑后认为该患者可以尝试绿色肿瘤治疗,山田纯一踏上了来华治疗的道路。
在东方医院,山田纯一一共住了两周,在此期间接受了局部病灶氩氦刀治疗,同时加以中药调理,待病情稳定后回国。此后,每两三个月山田纯一便将自己的基本身体状况通过网络传送到北京,由和利带上资料前往东方医院找李泉旺主任复诊取药,并快递到日本,这场跨越国界的绿色肿瘤治疗行动就这样持续了7年。这7年间,山田纯一并没有因为疾病而卧床在家,他照常上班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并参加了心爱的女儿的婚礼。
东方医院肿瘤科还积累了12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档案,这些患者采用“绿色治疗”的方式治疗,中位生存期达到18个月,远超过相同条件下采用化疗的8至10个月的平均生存期。此外肿瘤绿色治疗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护场”等中医理论的运用,使这种治疗模式在发挥“中医特色”的同时更具临床活力。
博极医源兼容并蓄
“有一组数字对比起来很能说明问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平均仅为5年,但心衰在患者身上所引起的恐慌并没有肿瘤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因为肿瘤不但死亡率高,而且治疗过程非常残酷。”胡凯文教授说,一般来说,哪怕是心绞痛患者,只要经过正确的治疗,舌下含服一些硝酸甘油1~2分钟后疼痛便能缓解,然而肿瘤是个另类。
“不管肿瘤治疗有效没效,过程都很痛苦,患者会逐渐出现脱发、贫血、恶心呕吐等症状,毛病越治越多,对患者身心是极大的折磨,这严重违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我想这也是老百姓如此惧怕肿瘤的主要原因。”胡凯文教授介绍,正是这样的辨证反思让他发现,实际上只要稍微调整治疗思路,让肿瘤治疗过程变得温和,那它就与其他疾病无甚区别,这也是肿瘤绿色治疗模式的由来。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68岁的老何确诊肾癌已经14年了,期间经过手术、骨转移放疗、多次靶向治疗等方法,病情一度好转之后又突然失控。何先生一边饱受病痛折磨,一边奔走多家省级医院,但均被告知,他的病情目前已没有办法控制。在一筹莫展之际,何先生听闻了肿瘤绿色疗法,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到医院就诊。
“2017年,老何来的时候肾癌软组织转移病灶正在破坏骶骨髂骨,患者腰部及双下肢疼痛麻木,无法行走。”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冯高飞说,他与胡凯文教授团队一同详细诊查了患者的病情,制定了一个绿色治疗方案。
治疗团队为老何进行了2次氩氦刀微创消融手术,手术创口只有不到一厘米,对早期孤立性肿瘤,能完全冷冻坏死,对晚期转移性肿瘤,也能减轻肿瘤的负荷。治疗期间,治疗团队还为何先生进行长期的中药调理体质。
针对经常性的剧烈疼痛,为了避免长期口服止痛药,团队采用了中药贴敷,通过独特的专利药贴控制疼痛及麻木。经过一系列治疗之后,再次进行基因检测发现何先生还有靶向药物可以使用。目前,何先生口服中药及靶向药物治疗已两年多了,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诊断的本质是分类。西医诊断学的分类特点在于细、在于微观,中医诊断学的分类特点在于普适、在于宏观;微观法信息丰富却易失大局,宏观法把控大局却丢失信息,二者各有千秋。”徐安龙说,尽管19世纪西方也相继提出了“种子与土壤”的肿瘤治疗医学假说,认为“恶劣的环境”引发了肿瘤,但总的来说,癌症治疗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肿瘤细胞,而不在环境。中医在这方面则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肿瘤是包含急性期的慢性疾病,是以局部矛盾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相应地,‘过犹不及’的中国哲学思想在治疗和思路上反而能够发挥控制的作用。中医学对于慢性病少有‘根治’的概念,对于来源于自身的各种慢性病症,更多考虑的是控制,而且是分阶段控制。”徐安龙介绍,这样独特的战略是中医治疗很多疾病的基本思路,尽管与传统肿瘤治疗追求彻底根治的理念截然相反,但这些“反直觉”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支持。肿瘤绿色治疗技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在于开放性,内科治疗是主线,如同万里长城蜿蜒连绵的城墙;微创外科治疗和外治法如同长城上的关城烽燧,是主线上的关键节点,中西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肿瘤 治疗 患者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