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创新号准了情感的脉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创新号准了情感的脉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一本日历印出了60万册,一双小白鞋“踏上”国际时装周,一支圆珠笔成为“国风”的代言……从故宫文创的火爆到传统品牌的“换新”,国货正以全新的姿态和人们重新相遇。2019年全国“双创周”即将启动,消费市场上“国潮”涌动,背后的逻辑值得思考。
国货的火爆不是“误打误撞”的巧合,并非某个品牌的个别行为。当前,买国货、用国货、晒国货,风行于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去年,阿里巴巴平台上国货品牌线上占比高达71%,“双11”当天,天猫237个成交额破亿元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
国货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潮”,贵在创新,而创新之要则在于号准了消费者的情感脉搏。
日子越过越好,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主要是追求满足使用价值,现在则需要品质更高、种类更多样、体验更美好,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等,从单纯追求“好用”到“好用、好玩、好贴心”。
智能科技为国货开拓全新空间、文创融合给国货赋予“情感表达”、模式创新改变了国货的“玩法”……瞄准市场需求,围绕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服务升级,改变供给质量和方式,传统的国货也能玩出新花样,成为创新的主要阵地。
国货的“复兴”,有来自理念的更迭、有聚焦供给的创新、更有根植文化的自信。它充分体现了传统行业因时而变,因变而兴所取得的成效。
国货的变迁就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紧扣消费脉搏,从市场中获得灵感,汲取力量,主动出击,勇于变革,用新理念改变传统行业,用新技术提高品质和效率,用新模式开拓新空间,即便是传统的制造领域,也能焕发巨大的活力,得到市场的热烈回应。
可以预见,随着创新氛围的浓郁、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成果的涌现,越来越多传统行业焕发新颜,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编辑:秦云
关键词:创新 情感的脉 国货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