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高考后学生心理疏导和安全监管亟待跟进

2019年06月17日 10:38 | 作者:吴俊 彭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高考结束后,意味着考生卸下了肩上的学业重担,进入自由支配时间的生活,学校和家长也相对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管。然而,考试成绩和录取学校牵动着考生的神经,心理预期与现实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引导学生顺利度过从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这段时期的“焦虑”期,保障学生上大学前的安全监管不留“真空”,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笔者在民意恳谈走访时,十堰市政协委员、竹溪县政协常委、竹溪县一中教师曾钊反映,据往年情况,他所教的高三班60多个学生中,半数以上由于压力过大,高考结束遭遇失眠和被焦虑困扰,个别学生在知晓成绩后产生过轻生和自杀念头,也确实发生过学生自杀未遂事件。由于正值假期,难免对于高考生会出现监管“真空”,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考生加强关爱及心理疏导。

一、 在毕业学生心理疏导上再加力。曾钊称,高考结束后,少数学生因成绩不理想或在等待分数的过程中会焦虑不安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有的为释放压力而过度狂欢,个别甚至酗酒后受引诱做错事后悔莫及;有的留守学生因过惯学校集体生活,回家后因缺乏父母和亲人关爱而倍感失落孤独。因此,建议学校在考后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一些以班级为单位、有益身心放松的集体活动,缓解学生的孤独和焦虑情绪;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应主动加强与考生的联系,关爱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成绩及合理填报志愿。

二、 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高考生的心理关爱上再加力。建议家长在学生高考后,带孩子外出旅游放松心情,让孩子多与同学聚会,分散一定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对于留守孩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他们享受一下亲情温暖,没有条件的家长则应经常联系孩子,掌握孩子思想动向,并委托有责任心的在家亲戚妥为照管;共青团、妇联、社区等应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志愿者开展一些针对高考后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的心理关爱活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开办高考后学生心理咨询门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和村级的基层组织可为高考学生参与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短期工作岗位,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公益事业等,让他们体会工作的艰辛和劳动的快乐,并视学生表现给予一定报酬。

三、 在学生安全监管上再加力。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学生安全常抓不懈,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宣传、提前教育,坚持家长与学校联手负责,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把安全第一的观念入脑入心;教育学生不要采取酗酒等过激的放松方式,要谨防交通伤害,谨防毒品,谨防陌生人搭讪,谨防性侵、谨防网友见面、谨防与他人独处;要加强学生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的监管,提醒学生控制好时间和限度;有关公共场所也应配合加强对学生群体的监管,设立警示标志,防止学生违法犯罪,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保障学生安全度过高考后的暑期。

(作者均系湖北省竹溪县政协常委)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学生 高考 心理 监管 吴俊 彭勇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