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关键词之创新生态:
博士原诚寅的思考
多年从事汽车行业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博士近来常常感慨,从国家层面看,我们“缺核少芯”的挑战非常大,特别是芯片的挑战:“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芯片、操作系统有很多都是国外的,意味着我们只是表面的技术拥有,并不是真正硬科技的拥有。创新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原诚寅看来,中国制造业要想真正拥有竞争力,首先要有自己的颠覆性创新,必须具有从零到一的技术;要结合产业需求对未来态势有准确的判断,要根据世界发展,比如汽车行业就是新能源智能网联的趋势,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布局和规划,一定要在某个领域走到国际最高点,特别是标准层面。
“我们一直在说,中国是汽车大国不是汽车强国,我们产量销量全世界第一,我们大部分的主销产品都是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我们也是全世界第一,可面临最直接的挑战来自于外资品牌(比如大众、宝马)车辆快速进入中国后,我们如何与之同台竞技的问题?”原诚寅提出问题。
他的答案是产业链要抱团取暖,解决创新能力、发展能力:“核心硬技术,单靠一个企业投入,在自家后院干不出来,一定要产业集中力量,围绕共性关键技术一块儿的突破,才能解决,这是我们中心成立的目的。”据说,这也是当年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初衷。
“我们要的是一个技术创新生态。”原诚寅表示,美国NASA的TRL技术成熟度分为1到9级,其中1到3级的工作由学校来干,8到9级的工作由企业来干,4-7级的核心工作,不知道谁来干。“这是一个混合区域,且缺乏主体。如果想把技术创新做起来,不能光是企业或者学校做,它是政、产、学、研、用、资、创的创新生态。”原诚寅这样说。
技术创新做出来了,又该如何说服资本方和金融机构认定这个技术呢?原诚寅认为,制造业融资,主要是金融机构和投资平台,现在大多数还是把上市作为退出的主体路径,这是最大挑战。如何把股权投资分成不同的投资方式,不仅有天使、创投基金,而且中间还要有对接机制,这也是很关键的。
为此,原诚寅提出建议:一是要分阶段退出。解决资本分阶段、分区间逐力和技术创新长期投入;二是融资优惠政策往中上游倾斜,特别是制造业技术创新机构;三是在探讨技术和资本间实现信息通畅,建立信任,提升合作;四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载体和服务模式。
编辑:秦云
关键词:原诚寅 汽车行业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