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儿童食品”凭什么更贵?
消费升级背景下,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儿童食品”越来越多,即使价格相较于同类普通食品更贵,“儿童食品”依然受到家长们的追捧。然而专家指出,“儿童食品”的营养成分与普通成人食品并没有太大区别,为了迎合儿童口味需求,这些食品反而含有更多食品添加剂,建议消费者选购时多留意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标识,做到理性消费。
身价远高于同类产品
记者走访商超发现,在产品规格上,“儿童食品”通常更加精巧,更加方便儿童食用,包装造型多以儿童喜爱的颜色、图案来迎合儿童和家长心理。
目前,诸多“儿童食品”的主打卖点是“营养”和“安全”。多数家长认为打上“儿童专用”标签的食品营养更高、更安全,即使更高价格也乐于买单。
“营养”方面,不少儿童奶中宣称含有DHA、钙等营养成分,有“益智”“健骨”等保健功能。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我国关于保健作用的宣传需要有相关认证标签,而且依据营养标签法规,某种营养素必须达到每日参考摄入量的15%以上,才可以说是此种成分的来源,达到30%以上才可以说是此种成分的丰富来源。“如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并标示具体数据,就只能当作一种概念宣传,对于人体营养的实际改善意义不大。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看食品标签中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臧全宜告诉记者,一些“儿童食品”宣传有机、纯天然等,与同样来源和加工工艺的成人食品相比,“儿童食品”价格更高。
和其他儿童食品相比,儿童酱油的性价比更低。臧全宜对比几种儿童酱油和成人酿造酱油发现,虽然价格差得很多,但配料表中的原料区别不大,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钠含量数字差异也不大。
记者登录京东商城发现,200毫升的海天妈爱宝宝儿童拌饭酱油售价12.8元,1.9升的海天生抽酱油售价14.8元,前者每毫升单价远远高于后者。查看这两款酱油的营养标签发现,只是营养成分表略有区别,海天妈爱宝宝儿童拌饭酱油每毫升的钠含量更低一些。
“有的酱油还添加了多种矿物质类营养素,但作为用量本就很少的调味品,钠上面低下来的数字和钙铁锌上高上去的一点点数字,对于儿童的健康意义都不大。” 臧全宜补充说。
“儿童食品”存健康隐患
目前,市场上标注“儿童”字样的食品品种并不多,一些深受孩子们喜爱的食品并非“儿童专用”,只是通过卡通图案、可爱包装来吸引孩子们选购。
记者走访商超发现,儿童面条、儿童奶酪等颇受家长们欢迎。从营养成分表上分析,儿童面条、儿童奶酪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中,某些成分略高于普通成人食品。臧全宜指出,为了在口感和味道上更加吸引儿童,一些“儿童食品”往往在糖类、香精和其他优化口感的添加剂种类和用量上,都高于成人食品,长期食用可能加重儿童口味习惯,造成偏食、挑食。”
谈及市面上“儿童食品”存在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儿童食品”食品添加剂使用量大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比如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卫龙辣条,产品包装和口味都专门迎合了孩子们的需求,糖、盐、味精含量都很高,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对此臧全宜建议,消费者要注意看清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择高蛋白、低糖、低脂肪、低钠的食品。如有其他营养素标识,要关注是否超过每日参考摄入量NRV的15%。此外,包装食品大多是为了方便食用,家长不能把它作为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事实上,最佳的营养摄入方式,是从多种新鲜天然的食物和简单加工的生鲜食物中摄取,这也是最安全、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
“儿童食品”尚无国标
我国目前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有专门针对儿童的建议,《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也对家长选择食物做了指导。但我国还没有出台针对3岁以上儿童食品的相关标准。
臧全宜告诉记者, 0-3岁关于婴幼儿奶粉和辅食的相关食品标准是有明确文件和依据的,而3岁以上的食品生产和包装标签标准,是以成人食品相关标准为依据的,并没有细分到各年龄段。
臧全宜补充说,不排除有些儿童食品是商家用心按照儿童身体成长需要设计生产,但按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特殊人群除三岁以下婴幼儿,还有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年龄段的划分,不同阶段身体成长发育和营养所需并不相同,所以家长在选购时不容易辨别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商家生产的‘儿童食品’是根据营销需求,自行在标准范围内进行的调整和宣传。”有知情人士指出,生产端基本上都是以企业标准作为产品的生产标准,消费端只有保护儿童的意识但没有专业的甄别知识,只靠消费者来辨别是有困难的。这也给了企业很大的自由空间,导致“儿童食品”成为很多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追求高毛利的手段,形成了一种乱象。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儿童食品’国标缺失,给了企业吹嘘、扯皮的空子。如今行业创新升级速度加快,国家要尽快出台‘儿童食品’方面的标准,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中国儿童的体质去制定。” 本报记者 阳叶萍
链接
青少年儿童零食有分级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2008)》将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3个推荐级别。
第一类:可经常食用零食
低油、低盐、低糖食品,建议每天食用。如水煮蛋、水煮虾等肉类、海产品、蛋类;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无糖或低糖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谷类食品;豆浆、烤黄豆、烤黑豆等豆及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纯牛奶及纯酸奶;花生米、核桃仁、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等坚果类食品;蒸煮的红薯、土豆等薯类食品;不添加糖的水果汁、蔬菜汁如橙汁、西瓜汁、芹菜汁、胡萝卜汁等。
第二类:可适当食用零食
添加中等量油、盐、糖食品,建议每周吃1至2次。如黑巧克力、牛奶纯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酱鸭翅、肉脯、卤蛋、鱼片、海苔片等肉类、海产品、蛋类;蛋糕、饼干等甜点;豆腐卷、怪味蚕豆、卤豆干等豆制品;拌糖水果沙拉、苹果干、葡萄干、香蕉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鱼皮豆、花生蘸、盐焗腰果、瓜子等坚果;甘薯球、地瓜干等薯类;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含糖少,以鲜奶和水果为主的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等。
第三类:限制食用零食
油、盐、糖含量较高食品,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这些零食包括棉花糖、奶糖、软糖、水果糖、果冻等糖果类食物;炸鸡块、炸鸡翅等;膨化食品、方便面、奶油夹心饼干、奶油蛋糕等谷类食品;水果罐头、果脯;全脂或低脂炼乳;炸薯片、炸薯条;高糖分汽水、可乐以及果汁含量少于30%的果味饮料等;含糖高及人造奶油含量高的雪糕、冰淇淋等。
编辑:秦云
关键词:儿童食品 营养 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