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将排污变为补水,改变的是观念
——“强化创新驱动,破解污水治理难题”研讨会综述
人民政协网厦门6月26日电(记者 李灏妤 宋宝刚)做好城乡水环境污染治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要。然而,污水处理系统设施建设存在收集难、投资大、周期长、选址难等突出问题,困扰着不少城市生态文明工作的践行,亟待找到破解方案。2019年6月,一场以“强化创新驱动,破解污水治理难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厦门市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水污染治理破解难题,为建设美丽厦门,推进我国环保事业创新驱动发展凝聚智慧。
夏日的杏林湾,碧波荡漾,白鹭翩飞。设立在杏林湾畔的滨水西岸再生水处理站,距离高档别墅区不到6米。从外观上看,这座处理站低调、雅静,更像是一座小花园,站内绿意盎然,清水环绕,没有机器的噪声,没有不适的异味,很难让人感知到这是个污水处理站,基本颠覆人们对传统污水处理站的认知。研讨会上,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仲平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滨水西岸污水处理站,“杏林湾的水质从以前的劣五类到现在慢慢提升到四类标准,这个项目很成功!”
委员、专家在现场进行案例分析
中联环将这一模式创新地称为“葡萄串”理论,改变传统“大集中”的污水处理方式,采用将污水资源化分散处理、就近回用的新型模式,既节约大量传统污水厂需要泵站及远距离传输的大口径管网费用,又可以节省后期的运行管理费用,形成科学合理、模块组合、分散消化、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完整系统,为减轻市政和环境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一模式同样引起了来自各地的全国政协委员及专家学者的热议。
“治理模式可持续了,才会有意义。”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看来,应因地制宜开展环保工作。“究竟什么样的污水治理模式更加有效、更加经济合理?城镇的水污染治理如何投资,运行成本和质量如何维持?这些问题都应该好好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特别欣赏大分散小集中的污水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因地制宜,在地域范围契合地形地貌,又非常经济。
来自内蒙的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副厅长揭新民首先肯定了厦门市对污水治理的探索性创新和研究,认为分布式污水治理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新模式点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王尚旭说,很高兴看到今天这种分布式污水治理模式,能够与环境相协调,与周围社区相融合。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希平一直对这种分布式污水治理模式非常支持,他认为这种模式十分贴合国家规划,也符合民众的现实需求。
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特邀专家何伟嘉一直关注分布式污水模式多年,自去年11月开始研究集美项目,给了他很多启发。他首先表达了对中联环人的感谢,对坚持在污水治理领域的创新探索表示钦佩。
“过去没有想到的新的成长空间和多维发展这样一个要素,现在看到了集美滨水西岸的现实案例。”他总结中联环创新的分布式污水处理模式为,首先是占地小,跟周边环境融合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很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是环境友好型的一个做法,其实改变了很多对污水处理厂的认知。再一个就是处理工艺的稳定性,这一点是专家非常看重的。
“这种模式在中国差不多又30多年的经验,但大量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中联环可以成功?”何伟嘉说。“在多维度形成这样一个有效的来源,未来的工作方向构建一个复合的生态性水资源系统,这里头有多水源的复合供水系统、优质低量的市政给水系统、多区多级的再生水供水系统、生态高效的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场地水系为主轴的生态水脉。”
构建生态水脉,污水治理只是一个起点。
2018年,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将创新模式效益概括为“五零”:零占地,在生态绿地上就地实施,做完之后恢复成绿地;零排放,污水经过处理后全部就地回用;零污染,整个分布式处理站采用生态化建设模式,无噪音、无臭味,对周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零传输,分布式处理站采用就地收益,不需要增设传输管线;零距离,没有邻避效应,与跟周边环境实现零距离接触。
“技术不是问题,关键是观念。”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义泉说,方法方向是很重要的事。中联环从1996年做到现在,二十多年深耕行业技术。
据了解,总部位于厦门的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扎根水污染治理行业20多年,其独创的“分布式埋地组合生态建设技术”,已经走出厦门,成功的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包括在深圳、苏州、北京的密云、辽宁营口、宁夏中卫、河北邯郸、承德,河南的郑州、卫辉、平舆、南阳,以及安徽的合肥、蒙城、定远;江西的南昌、赣州;广西的南宁和福建各地市等地,均有项目落地和正在推进中。
俞义泉说,中联环建设的每一个污水再生处理站,都是藤系上的一个晶莹透亮的葡萄,让处理后的尾水就近消化,用于城市杂用水及水体补充。“这种创新模式将排污变为补水,改变的是观念。”
编辑:秦云
关键词:排污 补水 污水治理 创新驱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