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高质量的制造业需要高质量的技工队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社会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产业,制造业的每次转型升级都是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关键引擎。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我国制造业进入了高端智造重要阶段。但目前,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量缺口,成了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破解?
一是要转变观念。人们普遍认为,读个大学才是正道,哪怕是个三本,甚至民办大学,不管毕业以后是否能找到工作,家长都会鼓励孩子去选择。而读高职学校,在当下人们的普遍意识中总觉得低人一等,没出息,不好意思跟人说。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高考状元引起广泛关注。只有我们的杰出工匠能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尊重,人们的观念才会有所转变。
二是加大培养。十几年来,我国对中职高职院校的建设很重视,与高中高等院校达到1∶1的比例。但事实上还是不够,建议应该达到1∶3甚至1∶5,才是正常的。这方面,德国、日本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据说奔驰公司的工人下班以后,穿着礼服去听交响乐。可见,有着极高人文素养的工人才有可能制造出极高品质的产品。
三是提高待遇。高工的薪酬就得比照高管的薪酬,如同部队的士官待遇要比照军官待遇一样。进一步完善技术职称评定体系,让技术工人有努力的方向、上升的通道。通过自己的奋斗,技术工人也同样有社会地位、有高收入、有体面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广泛尊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碧水源净水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编辑:秦云
关键词:高质量 制造业 技工队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