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评论:搜索看病谨防“正确的错疗法”
6月22日,淮安刘女士发现,家中的农药被2岁的儿子误喝了一口。照理说应该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而刘女士却打开了手机,在网上搜寻治疗方法。紧接着,刘女士按照网上给出的“药方”,去药店买了25毫克阿托品注射液给孩子服用。结果没过多久,孩子的病情突然恶化,她这才把孩子送往医院。(6月27日《南宁晚报》)
遇到诊疗方面的问题时,很多人都上网搜索答案,“生病问度娘”,成为一种普遍习惯。刘女士就是如此,她在儿子误喝农药的紧要关头,仍上网搜索急救办法,说明她对于搜索看病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网上推介的诊疗方法可谓鱼龙混杂,既有权威知识,又有伪科普,挑选出有价值的内容,谨慎采纳可靠的方法,是对待网上诊疗信息的正确态度。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更具欺骗性的诊疗方法,需引起民众的警惕。这类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某个方面是正确的,然而,在将理论变成具体诊疗活动的过程当中,又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一半正确,一半错误,是其一大特点,这起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阿托品注射液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典药品,网上推介用阿托品注射液来抢救农药中毒,在理论上具有正确性。然而,用阿托品注射液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剂量和给药途径都十分讲究,需要进行精准计算,阿托品的毒性很大,超量使用会危及生命。刘女士的儿子误服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还是其他农药,这是一个疑问,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用了10倍以上的剂量,并将注射液口服,导致孩子出现阿托品中毒症状,险些闹出人命。
在网上,类似“正确的错疗法”十分常见。“正确的错疗法”之所以常见,原因在于发帖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却又习惯于用夸大的语气来吸引关注,提升传播的热度。此外,保健品欺诈、医疗欺诈,都很喜欢使用这一骗术,因为“正确的理论”可以迷惑人,不靠谱的疗法又可以欺骗人,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幅提升欺诈的成功率。
刘女士的经历再次警示我们,诊疗是一个复杂过程,单一环节的合理性,并不代表整个诊疗过程就合理,一个看似正确的疗法,只要剂量和用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而诊疗方面一个细节上的错误,就可能让尝试者承担巨大风险,付出惨痛代价。
编辑:刘畅
关键词:搜索看病 农药 诊疗 健康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