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全国政协委员杨德才:政策多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滴水落下来会激起涟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动新能源在其他领域的利用,这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杨德才看来,近些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一些过度的政府补贴不仅使新能源汽车“补贴依赖症”愈演愈烈乃至出现大规模“骗补”事件,而且也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驱动效应远远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二是个别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损害了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以身份特征获得政策带来的倾斜性资源配置后所产生的道德风险,致使企业行为偏离政策引导的初衷,如,将研发资金挪作他用,以引进技术替代自主研发等,造成企业自生能力发展缓慢,损害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三是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模糊不清,会扰乱新能源汽车生产者、消费者的未来投资(生产或购买)与预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上述问题,有何应对之策?杨德才表示,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已经基本成熟,满足消费者需求没有问题。最佳选择是前瞻性购买新能源汽车。从政府层面看,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优惠补贴只能完善做实落实。必须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基础环境和设施建设。充电桩要迅速扩大建设规模和推广力度。让电动车充电像燃油车加油一样便利。
为此,杨德才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是改变财政补贴的方向,重点补贴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同时更多用税收优惠政策,普惠所有市场主体,规避补贴中的寻租行为。
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应以攻克高端关键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布局须以高端核心技术为导向,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研发以及智能化、安全性与系统性、多模式充电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激励技术创新,降低新能源汽车综合成本,以技术进步、价格低廉吸引消费者,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
三是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仍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相对空白。从长远发展看,我国究竟应致力于发展哪几种或哪一种新能源汽车,政府要明确技术路线图,及早长远布局。
四是实行以全面推广为目标的市场策略,培育消费市场,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进一步搭建新能源汽车在上牌、出行、停车等方面“绿色通道”的同时,加大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力度,放大新能源汽车使用示范作用,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编辑:秦云
关键词:政策 创新驱动 杨德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