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致敬,大国重器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在有着4778台大型设备、61052个仪表设备、长达700多公里各种管道的现代化厂区,无数人被这个大国重器深深震撼。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能源建设波澜壮阔。硬件上,石油、煤炭、电力、天然气、生物质能、光能、核能、风能全面开花;软件上,“宁可少活二十,拼命也拿下大油田”的精神,“干不成,就集体去跳黄浦江”的豪气一脉相承。然而,再指望油田开发“抱个大金娃娃”已不现实,石油依赖进口局面短期不会改变,“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客观存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赫然而出。
煤炭是当前能源的主力军。近期召开的第十四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暨2019全国煤炭绿色开采与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传出信息,2018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首次低于60%,但仍以58%的比例高居各类能源之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专家王国法指出,煤制油是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武强表示,目前我国的煤制油产能已达1000万吨,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战略补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认为,煤基化工在注重煤炭转化为燃料的同时,还应注重煤炭转化为原料。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为各界期许提供着生动的注脚。
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埋头苦干,以高质量的发展践使命感,刷存在感。面对“把一种能源转化为另一种能源没有必要”的杂音,煤制油人微微一笑:时代发展到今天,总不能在火车上、飞机上装煤炭、配司炉了吧。事实上,煤直接液化油品以其“一大三高四低”的品质成为能源新锐,正日益受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青睐。面对“煤制油污染环境”的聒噪,煤制油人关闭了地下水源地,利用煤矿的疏干水,助推原来的水源地地表山花烂漫,实现了采煤区废水回用变废为宝。通过技术进步,把吨油耗水指标大幅降低,同时做到污水全处理零排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被神奇“捕捉”,原来飘散于空中,现在封存于地下。
在化煤为油的地方,我们的敬意油然而生。(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陈力)
编辑:秦云
关键词:鄂尔多斯 煤制油 大国重器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