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周杰伦超话登榜首背后:天下苦流量久矣
“我的专辑销量,卖多少,就是多少,我又不是陈泽杉。”周杰伦说。
那是2007年,周杰伦称霸华语乐坛的时代。新专辑《我很忙》即将面世,记者追问销量预估,周杰伦指名道姓百代唱片董事总经理陈泽杉“买榜”“造假”,怒斥同行专辑销量“灌水”。
那时,一个明星有多红,主要看他的唱片销量和出现在各种排行榜、音乐榜上的频率。人们希望榜单展示的是真正的实力,但“水军”从那个时代就悄悄加入战斗了。
这几天,豆瓣上一个网友发帖说“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说他连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质疑“周杰伦的粉丝真的有那么多吗?”
这一问点燃了战火,周杰伦的粉丝迅速在超话下集结,没用两天就把偶像刷到了第二名,与长期霸榜的流量小生蔡徐坤展开遭遇战。许多人自称“中老年粉丝被迫营业”,表情包与段子齐飞,最终凭一己之力使周杰伦的超话影响力破亿,反超第二名几乎一倍。
华语乐坛红了十几年的时代偶像,在粉丝们的青春滤镜下再次大放异彩,并将数据砸在对手的脸上。有人说,这是“用你重视的规则轻松打败你”。这像一场集体精神出逃,致敬青春期叛逆的自己。996,学区房,垃圾分类,老一辈粉丝已被生活锤得喘不过气来,这一场网络大型行为艺术成为庸常生活的出气口,大家在不经意间聚沙成塔,键盘搭载心有灵犀,手牵光缆再热血一次。
可如果这场战斗只以秀优越感结束,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让人想起那句笑话,永远不要跟傻子吵架,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只是跑去跟人吵一架,吵赢了,又如何?
糟糕的是,据说张学友的超话也刷起来了,这莫不是要“老艺术家”主动献身流量?
以前,喜欢一个明星,买专辑、买海报就是追星的全部。现在,你要被迫去刷各种榜单、投票,甚至拼代言销量,名曰“做数据”。商家深谙粉丝心理,销量或是观看量达到一个目标,才会解锁偶像更多视频,粉丝们活在逗猫棒下面,指哪儿就奔哪儿厮杀而去。
想要数据好看,粉丝们熬夜成为“秃头女工”,一遍遍为偶像点赞、转发、评论,让他们在商业上更具价值。一些红了眼的人,又开始购买流量,机器刷榜,虚拟的小手一次次点击转发按钮。
今年2月,媒体披露了这种流量造假,对8名流量比较大的艺人进行了“脱水”,发现有些艺人的流量竟然直降80%之多。前段时间,蔡徐坤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被端,主犯蔡某某被批捕,流量造假坐实。
天下苦流量久矣。有人说,站在蔡徐坤对面的,不是周杰伦粉丝,而是全网所有愿意为实力埋单,厌恶流量的路人,这是大众对于现今娱乐造星方式的一种戏谑式不认同。
机器的手是造假,粉丝人肉的刷榜又有多大区别呢,只是效率不同而已。一个明星真实的人气跟真真假假的点赞的手没有关系。在平台和商家主导的游戏规则里,一个真实的粉丝和外挂一样,都是游戏的虚拟角色罢了,在一次次签到中,“秃头女工”也被机器化了,越来越投入游戏,贡献了黏度,榨取了价值,也并不能改变偶像的实力。
当然,游戏会设计各种环节让人沉溺,人们总能从中得到乐趣。
1993年,穿着幸福的“泥点子”的蔡明就在小品《追星族》里说,“我迷他们,我就迷他们,我迷他们唱歌,我迷他们唱给我听的每一支歌,我迷他们英俊潇洒有魅力,我迷他们永远青春。”
蔡徐坤的粉丝当然也能从偶像身上汲取力量,在分众传媒的时代,人们需要亲切感的偶像养成。它可能是小众爱好,因为粉丝的交流而变得越来越牢固。圈地自萌无可厚非,但如果整个行业都被流量挟持,大家都追求数据的假大空,没人在乎实力的真善美,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一次的胜利,人们无非是想证明,数据无法成就艺人,作品才是真的号召力。
这些年周杰伦创作了许多国民传唱度很高的歌曲,没有人在意他的数据漂亮不漂亮。他质疑销量造假的唱片公司老板,被骂得抑郁症发作,还辞去了职务。12年过去了,在粉丝们痛打流量的微博战场,周杰伦并没有开通账号,呵呵,“上一代解决的答案是微笑不抵抗”。
杨杰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周杰伦超话登榜首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