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月一茶的“加减法”
为消费做“减法”
“您的快递到了。”近日,北京的刘女士飞奔到单位门口,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快递。
这份快递从广东疾驰进京,带着广东英德市英西峰林的一抹茶香。盒子一开,仿佛一簇鲜花绽放眼前,紫色、蓝色、黄色等5种色彩,代表着英德红茶的不同口味。
“一月一茶中有多个选项,这是我选取的袋泡茶套餐。一月一茶,即每月收到一次茶。一般在每月中旬,茶厂上月刚刚生产的新茶,便会如期而至。”刘女士笑着说。最初听到一月一茶这个新概念时,她只觉新鲜,打算体验一期试试。没想到新茶一入口,便迅速决定按月续费。
“由于采制时间近,它的香气更加馥郁,口感清爽、甜润,一喝便喜欢上了。而且每月都送,省去了挑茶的时间和力气。”这种方式深得刘女士的喜欢。
每每听到这样的反馈,德高信集团董事长、T三有机茶品牌创始人陈维靖都备受鼓舞。从十年前踏入茶行业那天起,他一直在谋求着改变和突破。历经数年打造了有机茶基地后,他开始向传统的营销模式发起了挑战。
“茶行业固有的、传统的商业模式是BToC,从产区到消费者,这中间经历了经销商、代理商等多个环节,信息层层处理,价格不断叠加。不仅导致信息透明度低,产品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在陈维靖看来,这样的盈利模式于中间商是喜闻乐见,于终端的消费者而言,却并不实惠。
“为此,我想给传统的营销模式做一次‘减法’,减去中间环节,让产地直接对接消费者,让新鲜出炉的好茶,能冒着热气就飞到消费者的杯中。”陈维靖笑着说。
让服务做“加法”
为消费者做“减法”,企业就需要不断在服务升级中做“加法”。
“很早以前,我们便开始尝试做ToC,当时推出年度购茶服务,分12次邮寄给消费者。但当时没有结合线上服务,且在形式上更偏向团购,对消费者的服务做得不够细致。”陈维靖说,尤其是近些年,伴随着生活节奏愈发加快,消费领域出现了不知何处买好茶、没时间购买、购买过程繁琐等痛点,让服务的升级愈发显得迫切和关键。
为了让消费者能轻松、便捷地采购,两年前,他们开始有序地尝试小程序的开发。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添加小程序,便可按月定期收到好茶。本以为在技术革新的年代,有个好想法,落地实施很简单,但没想到,真正要做出来,却是历经波折。
“很多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技术上的,但深究起来,其实是互动体验的多方较量:如何让更多人知晓产品,哪种方式体验感更好,浏览停留的节奏如何把控,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接踵而至,从框架搭建到更迭到升级,每一件事都不简单。”陈维靖说,为此,茶企常常要在幕后,和技术公司展开“拉锯战”:跟进开发进度,缩短迭代周期,提升客户意识,促进产品尽快升级。
不过尽管如此,在推向市场初期,他们也曾在消费者那里碰过壁。
“一月一茶借助微信平台运行,但微信平台并不支持普通商家按月扣费的机制。为此,消费者需要添加银行卡、填写相关信息才能成功。在实验初期,我们发现对一月一茶模式感兴趣的消费者中,有一半因此放弃了体验。”陈维靖说,幸运的是,那些选择尝试了的消费者,几乎都成为了稳定的客户。
“下单初期信息的填写必不可少,而且只要一次成功后,便是‘一月一茶’的高光时刻,消费者日后可以享受无尽的便利:持续送达、茶园直供、保证新鲜。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及时采纳反馈,不断优化客户的相关体验。”陈维靖说。
分享美好生活
“其实,无论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说到底,都是在经营消费者的信任。”陈维靖说,一月一茶这种方式,打破了产地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壁垒,就是希望能够提供给消费者一种信任。消费者可以手持“放大镜”,更加清晰、直观地来了解茶企的生产运作和产品质量。
“接下来,我们还将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圈层互动。消费者既可以来我们的有机茶园旅游体验,还可以参加相关的文化体验,一月一茶只是起点。”在陈维靖看来,一月一茶,不只是茶的送达,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分享。
就仿佛是茶盒正面的相框一样,相框内4个年轻人相视而笑,因茶相聚、因茶健康,蓝天下的笑脸自然而美好。
编辑:杨岚
关键词:消费者 陈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