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八旬老兵30余年捐资110余万助学
八旬老兵30余年捐资110余万助学
在四川和内蒙古建立两所希望学校 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编者按:在战火纷飞的当年,军人们舍生忘死捍卫和平;在如今的新时代,退役军人们又以特有的精神风范,服务社会再建新功。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爱国情·奋斗者——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专栏,介绍一批优秀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在川、蒙建立两所希望学校,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从军队退休30多年来,陈荣超老两口倾其所有投身教育事业,他们的晚年生活因此变得拮据,却为无数贫困学子点燃了希望。
在丰台区长辛店附近的一处部队家属院,陈荣超老人缓步爬上一栋老旧的6层居民楼,这便是他的家。来访者不到10人,屋子里已经显得很拥挤。室内最亮眼的陈设,是老两口和贫困地区学子们的合影,以及“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奖牌。
陈荣超和老伴杨玉仙祖籍四川,他今年已是87岁高龄,老伴也已86岁,二老身材清瘦、衣着朴素。陈荣超是原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政委,1988年退休。“职务可以退休,但没有听说共产党员退休的说法!”陈老微笑着说。
在老两口退休的30多年里,他们省吃俭用、倾其所有,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在四川、内蒙古建立起两所希望学校,为老区、山区、灾区的35所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
1989年,陈荣超从新闻上看到“我要上学”的大眼睛女孩,瞬间被打动,他和老伴商定把所有积蓄拿来办希望小学。但根据相关规定,当时捐建一所希望学校个人需捐款20万元。这对月工资仅数百元的工薪阶层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于是他们开始省吃俭用,到了1999年,眼看即将凑够20万元,陈荣超却突发大面积心梗,医院连下3次病危通知。躺在病床上的陈老交待:“我走后,遗产捐献希望工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幸运的是,陈荣超与死神擦肩而过。
2000年,老两口终于在四川老区芦山县龙门乡捐建了第一所学校——“晨阳希望学校”。数年后,他们又在内蒙古兴安盟捐建了第二所希望学校。
2008年5月12日下午,陈荣超夫妇正在雅安市荥经县荥河小学同校领导商讨捐建书屋事宜,特大地震突然来袭,陈荣超夫妇同领导、教师们飞奔各个教室,以最快速度组织孩子们撤离到操场,由于处置得当,全校4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当天,单位领导和家人都打电话催促他们火速回京,但两位老人坚持要留在余震不断的成都,他们想方设法从出版社找到百余册小学生救灾知识手册,分别送到3所学校。
从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至今已经过去19年,当年健步如飞的老两口如今步履蹒跚。
近些年,陈荣超最感欣慰的是看到了学校一年年的发展变化。他们捐建的两所希望小学因教学成绩突出,已经从普通的山村学校成长为当地名校。
2018年,老两口制定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年计划(2018-2021)。去年,他们在康巴地区、凉山地区和雅安市为4所学校捐建书屋,共捐赠图书11000多册,并回访已捐建书屋的6所学校,奖励优秀学生、读书之星、书香家庭、模范家长等192名,希望他们能在学生和家长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陈荣超对记者说,之所以投身教育,是因为他作为一名军人怀揣感恩之心,而孩子是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文/本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学校 陈荣超 捐建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