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Costco被挤爆说明了什么
27日,美国知名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店。仅一上午的时间,疯狂的消费者已经将门店围堵得水泄不通。当天下午,Costco不得不暂停营业。28日,由于上海消费者的热情依然不减,Costco宣布,于当日起将卖场内购物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并有警方协助疏导卖场周边交通。
从中国实体零售承压的行业背景来看,Costco的盛况让人有些恍惚。二十年前,1996年,当沃尔玛亮相深圳罗湖时,中国市场还是夫妻店、杂货铺的天下。沃尔玛以国际连锁卖场之势,在中国市场予取予夺,蜂拥上门的消费者同样踏破了沃尔玛的门槛。
二十年后,同样是超级卖场的Costco才姗姗来迟。而此时,中国已经经历了两场零售革命:沃尔玛带来的连锁大卖场赶走了个体商户,随后,电商平台又不断吞食着实体零售的蛋糕。此时此刻,线下零售大败退几乎是全民共识,Costco实在不太像是一个弄潮儿。
就模式来看,Costco有些逆向而行的意思。Costco的经典模式,是会员制+有限精选商品。前者是古老的收费会员制,与互联网信奉的免费逻辑格格不入;后者更难言性感,有限是对无限游戏的否定,而定制商品,是对行业供应链的深度改造,是更苦更累的生意。
但Costco恰恰是凭借这些不够性感的理念赢得了时间竞赛。在Costco的卖场中,消费者可以用最低的价格一次性购买到生活最需要的商品,这种“性价比+提高效率”的模式,正好顺应了中国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如果用中国零售行业的习惯逻辑,的确很难理解一家老牌卖场的火爆。中国零售行业无论是传统电商平台还是更传统的线下卖场,此前信奉的都是“渠道流量逻辑”,所思考的核心,都是“如何更有效率地获客和销售”。
随后的传统电商平台,也延续了这套渠道流量打法。流量电商的本质,是将线下的流量和渠道搬到了线上,只要围住消费者,就能利益最大化。
相反,Costco做的,却是更慢的需求逻辑。所谓需求逻辑,是站在垂直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各种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套逻辑里,渠道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服务的。比如说,Costco的会员费、定制商品等,都是为满足中产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而设计的。
于是,从大卖场、线上电商再到线上线下融合,都是为零售行业寻求渠道解药。
前段时间,某科技自媒体认为“新消费”的滔天巨浪即将到来,这一概念迅速引发了行业的讨论。用“滔天巨浪”来形容或许有些夸张,但这个概念之所以引起重视,也正是基于对某些流行概念的反思。
中国的品牌商和零售商,在满足新的消费者需求层面,显然做得还远远不够。
当一家从需求逻辑出发的Costco出现,中国零售行业,或许应该再度回顾一下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名言:商业的本质就是人的事业。
□马文(媒体人)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costco 消费者 卖场 零售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