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看颜色知疾病性质 观舌苔辨邪气深浅
重度血瘀 舌头像猪肝
北京老年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中医学博士 马 毅 □李阿玲
夏秋交替,“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容易发生血瘀。《黄帝内经》曰:“心开窍于舌”“肾脉挟舌本”。中医认为,舌头的不同部位代表了身体不同脏腑的功能,观舌色可知疾病性质,正气虚实;看舌苔可辨邪气浅深,胃气存亡;审其润燥,可验六淫病邪之变化,机体津液之耗伤。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临床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淡白色表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红舌舌色较正常稍红,甚者呈鲜红色,多有热证;舌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紫舌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舌质紫且暗,为瘀血之征;舌边尖有紫色斑点者,多有心、肝血瘀;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衰耗之证。通过简单的辨舌可以早期发现血瘀征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看舌头颜色。可以借助水果颜色辨认:轻度血瘀的舌头一般是像西瓜一样的暗红色,中度血瘀的舌头像红心火龙果的暗紫色,重度血瘀的舌头像猪肝一样的青紫色。
第二,看舌上是否有瘀点或瘀斑。一般只有瘀点的是轻度血瘀,在舌边可以看到瘀斑的是中度血瘀,大块瘀斑的是重度血瘀。
第三,看舌下络脉。轻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宽度不超过棉签粗细;中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宽度变粗;重度血瘀时,舌下络脉长度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4/5,比正常宽1/2以上,变粗、变长、分叉、迂曲。
中医认为,血瘀会给机体带来很多危害。第一,疼痛。“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血瘀多有疼痛,主要表现为针刺样疼痛,甚至在某些地方会出现淤青等表现。第二,心(脑)脉络痹阻。瘀血凝滞,气血运行不畅,阻滞脉道,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第三,易发症瘕(zhēng jiǎ)积聚。简单说,就是有血瘀容易形成包块或占位性病变、肿瘤等。包块固定不移者为“症”, “瘕”是可以移动的,多是气滞。第四,加速衰老。气血运行畅通,身体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正常,各项机能旺盛;反之,气血运行不畅时,会对饮食、睡眠、情绪等产生影响。日久反复,加速衰老。第五,情绪难控。气滞血瘀,肝气郁结,郁郁寡欢、烦乱暴躁。
根据以上鉴别方法,有血瘀情况的人群应及时调理,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1.调畅情绪。多与大自然接触,郊游观赏,漫步林荫,都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当出现情绪自我难以控制或调节无效时,应求得医生帮助。2.饮食有节。日常生活中,如果饮食过饱,贪食油腻、甜食、寒凉等,均会导致气血运行减慢,加速血瘀发生。因此,应做到饮食有节,食物尽量清淡一些,别贪食寒凉。3.起居适度。保持充足睡眠,不能贪晚熬夜。熬夜会耗伤阳气,阳虚则生内寒,如日久必因虚、因寒而生瘀滞。4.注意防寒。人体长时间在空调低温的环境下,会导致血脉痉挛,血行迟缓或瘀结。因此,夏季起居更应避“寒”。5.汗出有度。运动中要汗出有“度”,尽量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伤阴耗气,血行黏滞,推动乏力,易导致血瘀发生。运动中要“动静结合,动中有静”,还要注意补充水分。
编辑:刘畅
关键词:血瘀 舌头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