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第八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汇集113个国家640件作品

2019年09月02日 12:3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9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以下简称“北京双年展”)3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双年展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以绘画和雕塑作品作为展览的主要形式,展出来自113个国家595位艺术家的640件优秀作品。

本届北京双年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征稿范围扩展到150个国家,成功征集到近130个国家的近九千件投稿。最终共有来自五大洲113国的595位艺术家入选并参展,参展作品共计640件,其中,外国(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4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体作品,共设有“白俄罗斯当代艺术”“韩国当代艺术”“新西兰当代艺术”“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美国当代艺术”6个特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开幕式上表示,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体现了各国艺术家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关注自然与生命的思考;彰显出世界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既保持着不同文明的艺术传统与特色,又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元素,展现出多元互补、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和爱心,也可以看到当代国际艺术在语言、媒介和表现方法上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王镛谈及本次双年展的不同之处时表示,本届主题较为抽象,但是世界各国艺术家通过具象的形式来表达抽象的观念,通过对人的形象、人的境遇,人的生存环境、梦想等等方面的刻画,表现出人类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呼唤和平的精神面貌。“比如其中一幅叙利亚的作品,描绘了母亲、儿童与鸽子紧紧抱在一起的画面,希望将和平的梦想紧紧抱在怀里,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我想这是世界艺术家共同的心声。”王镛说。

北京双年展的中国模式,体现在展品形式上坚持以绘画、雕塑艺术形式为主,同时也适当采纳装置、影像等新媒体艺术形式。这是因为绘画、雕塑艺术在中国拥有丰厚的传统资源、大量的创作队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公认的评价标准,同时坚持架上绘画也顺应了当代国际艺术绘画回归的潜在趋势。当代绘画、雕塑艺术并未因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出现而过时或消亡,相反在应对新媒体的挑战中不断完善、更新和丰富自身,在当代艺术中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以绘画、雕塑艺术为主的展品形式已成为北京双年展的一个独特品牌。一位参加首届北京双年展的瑞典艺术家说:“在欧美的当代艺术展上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影像、装置,在中国能看到如此众多来自不同国度的绘画、雕塑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北京双年展被誉为“当代国际绘画、雕塑的中国支点”。

据悉,北京双年展自2003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参展国家从首届的45个增加到本届的113个,先后有4千多位各国艺术家参展,累积有百万人观展。本届北京双年展将持续至9月20日。


编辑:杨岚

关键词:北京 双年展 作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