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心肾处得好 身体才健康
水和火都是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和重要的物质,如《尚书》所言:“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水与火各具特点,水主静,性寒凉,趋下滋润而闭藏;火主动,性温热,升腾炎上而温煦。中医水火学说中所说的“水”和“火”,就是用自然界中水和火的特点来打比方,以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现象,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自然界中,水火是生命之源,所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但有时也可以带来水灾、火灾等灾害。人体之中,水与火也有生理与病理之分。
生理之水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表现为人体的津液、阴精、血液等;生理之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阳气,它温煦、推动人体的脏腑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成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在生理状态下,水与火维持着相互的统一与平衡,“不露声色”地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水火既济”“水火平衡”的状态。人们俗话所说的“水火不相容”则是强调了水火之间相互对立的一面,也就是“水火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出现了“水火不调”的情况,此时人体会表现为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痈肿疮疖等“心火旺盛”之证,也可能会出现阳虚水肿等“水湿泛滥”之证。
五脏各具水火,最常见的“水火平衡”或“水火不调”往往是指心与肾的水火关系。中医认为,心主一身之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主一身之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这种火上水下、水火相交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叫“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是人体健康的一种表现。如果心阳不振,则水寒不化,就会导致“水气凌心”之证;若肾水不足,则会出现“心阳独亢”之证,均属于“水火失调”“心肾不交”。
心阳独亢者常见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少津、脉滑细数等症状,我们常常把这些症状统称为“上火”。中医调治应当以“清心火、滋肾水”为原则。为避免“上火”,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早睡早起,调畅情志,饮食清淡,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荔枝、榴莲、芒果、桂圆、狗肉、羊肉等热性食物以及辛辣油炸食品等。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莲子汤:莲子30克(保留莲子心),栀子15克(装在纱布包里),冰糖适量。加水煎煮后吃莲子喝汤,具有清心泻火的功效。
水气凌心者可见心悸气短、眩晕、呕吐痰涎、形寒肢冷、胸脘痞满、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胸闷而痛、神倦无力、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弦或细滑、或细结代、或迟细等症。中医治疗常以“温阳、化痰、利水”为主,临床常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加减,但需要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开具处方进行治疗。
我们平时如果有上述症状,且属于水气凌心证,可以将白茯苓磨成细粉,每次取茯苓粉15克左右,与粳米100克共同煮粥,能够起到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作为水气凌心有水肿症状病人的辅助治疗。或者用花生米(不去皮)、生薏仁、赤小豆、红枣各适量,一起熬煮,每天早晚各服一碗,对于痰湿水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医的水火学说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概念,除了心肾水火关系,还有阴阳水火、五行水火、肾中水火、气血水火、三焦水火等多种水火关系,维持水火平衡是机体健康的基础。一个总的原则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还要及时找医生通过用药来纠正和调理失衡的水火关系,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编辑:刘畅
关键词:水火 人体 健康 中医 心肾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