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ZAO”被屏蔽:无视用户隐私权利值得反思
近日,变脸应用“ZAO”因用户协议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而遭到质疑。舆论压力之下,该软件修改用户协议,增加“删除”功能。不过,9月1日,这款应用链接已被微信屏蔽,无法访问。
AI换脸有风险,使用请谨慎。这款瞬间火爆网络的换脸视频应用,因为在用户“隐私条款”设置上的“大尺度”,反而让质疑声反噬了产品本身的关注度。尽管目前,用户协议中的相关条款已作出了修正,但事件带来的警示意义不该随着舆论关注的降温而变得“云淡风轻”。
舆论汹汹后,ZAO用户协议中的“霸道条款”已多有删改和收敛。可如果不是产品大火而引发深度关注,是否意味着这样的“霸道条款”就永久“合理”存在下去?
按理说,尽管当前有关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边界还存有一定的模糊地带,但任何一家企业也不至于对用户隐私保护“无知”到这种地步。就此而言,这款产品的逻辑或者说背后的盈利模式,恐在一开始就把用户隐私保护丢在了一边。
这些年,媒体也曝光过不少有侵犯用户隐私之嫌的互联网用户协议,但把对用户隐私信息的“觊觎”展现得如此赤裸裸和“底气十足”的恐怕不多见。一定程度上说,这样的“霸道条款”,其实扮演了测试社会对隐私侵犯的“容忍度”的角色。而从舆论的广泛吐槽、质疑和业内的一致批评来看,答案不言而喻。
其实,对任何新产品来说,有些错误和“测试”本不该一再出现,因为法律规定层面早有“标准答案”。如《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要求,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网络安全法》也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也就是说,在用户隐私保护上心存侥幸,不只是冒犯用户,也是对法律的挑衅。
一般而言,初创公司都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与“合规性”。然而,这家公司的第一步显然迈得“太大”。作为初创公司,如果“第一粒扣子”就系错,未免是对企业前途的“豪赌”。
应该看到,不同于传统行业一般把产品质量、服务态度排在第一位,互联网企业的“隐私观”,某种程度上是决定相关应用市场价值的一个基座,如果这个基座走偏,产品设计再“创新”,恐怕都会被用户抛弃。一句话,一个致力于在用户隐私信息上“打歪主意”的企业,注定行之难远。
不可否认,面临AI等新的个人信息保护环境,对于用户的隐私保护,在法律和制度上,都还有诸多细化、完善空间。但是,任何一家谋求长远发展的正派企业,都有责任杜绝在“弱隐私保护”上火上浇油,或者把企业的未来建立在弱隐私保护“红利”的基础之上。这次行业内部出现对“ZAO”的批评与反思,或许也代表了整个行业的一种觉醒。
□任然(媒体人)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用户 zao 隐私 侵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