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乐都村:葡萄串起群众脱贫梦
近段时间,一直围着葡萄“转”的张道平既忙碌又高兴,因为8栋大棚的葡萄进入了成熟期。看着一串串长势喜人的葡萄,张道平逢人便说:“葡萄熟了!”
张道平是七星关区普宜镇乐都村葡萄种植基地管理员。“以前大家基本以种苞谷和马铃薯为主,经济效益并不高,很多村民宁愿外出务工赚钱,将土地丢荒,也不愿在种植业上花心思,因此全村农业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转机出现在2017年。张道平说,当时,恒大集团为乐都村援建了100余栋大棚用来发展产业。
此前,村“两委”选派了村副主任张道平来管理“村社一体”合作社,首先发展起了辣椒种植。之后,村“两委”成员在外出学习考察过程中,发现了适合该村发展的产业——葡萄种植。但因缺少发展资金,这个想法被搁置了。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普宜镇党委政府便与盛丰公司沟通,助力乐都村发展葡萄产业,于今年2月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
如今,走进紧临路边的8栋大棚,只见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
建好葡萄园,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是村“两委”和村合作社的共识。张道平说,既然要做,就要把基地经营得越来越好。
自开始管理葡萄种植基地以来,张道平不断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种植技术。同时,还带着部分农户一起学习,让农户边在基地务工赚钱,边跟着学习栽种葡萄、打理葡萄园的知识。
张道国曾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脱贫。他将家里的一亩多土地按每年每亩600元流转给合作社建设大棚基地。平时,他除了在基地赚每天80元的务工费,还在学习种植葡萄上花了不少心思。
“我家离基地就200多米,我经常过来看。”张道国对村里发展葡萄产业很上心,他想学懂技术后,在自家还未流转的1亩地里自行种葡萄。
与张道国一样,很多在基地务工的农户也抱有相同的想法。“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让群众有了“三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到基地打工获得薪金,按照股份获得分红股金。
【编辑点评: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到基地打工获得薪金,按照股份获得分红股金。这都是一串串葡萄的功劳。】
关键词:葡萄串起群众脱贫梦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