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住手,不许动我的隐私
当你对着苹果Siri喃喃细语时,可曾想到远在大洋彼岸,有人在凝神细听?甚至这些数据还有可能被滥用,发生类似联邦快递的“错递”事件?
信息是大数据时代的金矿。个人信息尤其是私密信息泄露的越多,大数据的分析越精准,一转手,就能变现为商业帝国的财富。当前,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演进,大量单体信息被整合生成“整合型隐私”,令人防不胜防。例如,根据某女士购买化妆品由浓妆产品转为淡妆产品,同时开始浏览育儿网站,大数据就能推断出其已怀孕这样本身极为隐秘的讯息,从而向其推销婴儿产品、少儿保险等。
对用户的精准“画像”,当然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但是同时,它也成为刺激企业谋取增值利益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更有甚者,一些不良商家还会向关联方售卖这些隐私信息,获取非法的超额利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隐私侵权常常是“无痕伤害”。一些互联网企业收集、分享、使用隐私信息,完全是在公民没有察觉的状态下进行的。“无痕伤害”绝不意味着伤害不存在,其隐性和滞后的特征,反而会令伤害余波不断、甚至放大。
苹果、陌陌等等公司都会赫然设置“隐私政策”“隐私条款”或者“用户协议”,信誓旦旦地表示要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是,当我们面对“苹果偷听”,以及此起彼伏的数据泄露、窃取、滥用、非法谋利等种种乱象时,面对诸如ZAO这样的换脸APP,明确要求用户承诺“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让授权和再许可的权利”这样的霸王条款时,我们的神经是否会被刺痛,我们是否还有信心认为自己的隐私处在安全状态?
隐私信息是我们安全生活的屏障,精神世界的衣服,“不被打扰的权力”。当前个人隐秘信息被盗用滥用,已带来骚扰信息、诈骗横行、数据窃取、人肉搜索等系列恶果。一些互联网企业肆意收集、恶意使用、无底线分享用户隐私,折射出这些企业对法律缺乏敬畏,对用户缺乏尊重,对利益的疯狂追逐已经达到了利令智昏的状态。
任由这匹“瞎马”拼命跑下去,未来可能就是一个“裸奔”的世界,人人自危。有“财”无德,其行不远。打着“隐私协议”的幌子,做着“偷听”主人的买卖,总把用户安全挂在嘴边的互联网企业们,越来越不让人放心了。面对隐私保护乏力这样人类共同的焦虑,互联网企业应用真情回报信任,让良知和道义相伴,担起坚实的社会责任。“苹果们”既然认可用户是“上帝”,就应该惕励自省,为用户守牢隐私信息的藩篱。
在我国,隐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曾被当作“阴私”,与“不名誉”相关联,不受待见。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对优惠便捷的追求,对各类应用APP的追捧,也让许多人有意无意放弃了对隐私的自我保护。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隐私属于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有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绝不能为窃取隐私提供一丁点的合理性。
道理很简单,就算我夜不闭户,你也不能顺手牵羊。
编辑:秦云
关键词:隐私 用户隐私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