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杜营村: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邓州市刘集镇杜营村近100亩的荷塘里,红色、粉色、白色的荷花在风中摇曳;一排排蔬菜大棚表明该村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田间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杜营村位于刘集镇北约2公里处,全村2286人,党员46名,村支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杜营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全村群众,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解决村里的各种问题,发展蔬菜大棚等项目,党员干部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中坚力量。
“四议两公开”解难题
72岁的村民吴金秀和老伴一起生活,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曾经找村干部想要五保户指标,村干部就耐心地给他们讲政策,有儿女的是不能享受五保的,吴金秀理解地点了点头,希望如果有好政策时能够照顾他们两位老人,村干部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村评选出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从没有产生过纠纷。”村会计杜长征说。
据了解,该村在评选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讨论,张贴公示,最后把名单报到镇政府。“一道道程序走下来,五保户、贫困户,都是大家共同参与评选出来的,都没意见。”党员王明生说。
美丽乡村建设,杜营村争取到了150万元的项目建设经费,可这么多钱往哪里用?用到那个自然村?又成了大家讨论的重点。
“每个自然村的村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想用项目资金让自己的村子变得更漂亮。在村部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上,争论很激烈。”村党支部书记张清波说,“后来,大家集体决议利用项目资金打造出‘窗口村’。”
“四议两公开”的充分运用,保证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村内事务公开透明,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
“党建+合作社”促产业发展
“我在合作社里主要做一些除草、收菜、施肥类的活儿,还能照顾生病的母亲,合作社在时间上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每个月有1500元的工资,我很满意。”该村贫困户庄焕祥,一边把摘好的番茄放进篮子,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庄焕祥所说的合作社,是2015年注册成立的成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为股份制农民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瓜果、苗木的种植销售。目前,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1180亩,其中蔬菜大棚50个占地120亩,主要有西红柿、青椒、茄子、芹菜等反季节蔬菜,年产量达到1340吨,销售额390万元;建设标准化莲藕种植基地300亩,年销售额360万元。
贫困户庄焕祥自己体弱多病,还要照顾70多岁卧病在床的母亲,合作社让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方便她回家给母亲做饭,并拿出合作社基金补贴其家用。
“作为一名党员,自己致富了,要响应国家扶贫工作的号召,我们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该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庄要兵说。
为了更好地帮扶贫困户,合作社特意成立了刘集镇蔬菜种植协会,种植大田蔬菜,吸纳贫困户5户入股,采用无塔滴灌供水技术,种植花菜和西蓝花等,亩纯收入在1200元以上;为贫困户提供了优质花生种、化肥、农药等农资物品,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生产难题;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作为入股资金,保证入股贫困户每年分红不少于3200元。
“党员就是一面旗。通过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林种植合作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下一步工作中,合作社将不断深化产业扶贫大格局,着力小康的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力争成为周边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带动村民致富奔支撑点,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张清波说。
【编辑点评:党员就是一面旗,带动村民致富。】
关键词:党员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