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走近特种设备检测员:高温罐体内平均检查时长2小时
【安全生产 企业故事】特种设备检测员们的一天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仔细一问原来是特检院的。”这句玩笑话说的是山东省特检院临沂分院的特检检验员。他们一年有350多天穿梭于上百米的冷凝塔或各种危险压力容器之间,在容器内外搭建的脚手架上作业,保卫临沂全市7万台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施工,特检人员必须在高温、高压、高空等“特险”环境中,检测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
几十层的大楼一天要爬十几趟
8月24日8点,在兰山区的凤凰水城小区内,特检员杨永乐、李兴霞正在对新建的4部电梯进行检测,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十几根水泥砝码在电梯内整齐排列,超负荷测试即将开始。电梯打开,当砝码加到40%、50%的时候,检验员根据电流测平衡系数,然后加到1.25倍,做下行的直行实验和限速性安全联动实验。检验电梯的各种安全防护,只有这些项目检验合格,整个设备才被判定为合格。
几十层的大楼,特检员往往一天就要上下爬十几趟,在建工地没有照明,磕碰是家常便饭,顶层的设备间更是酷热难耐。但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特检员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他们知道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
“像高层电梯,不拿工具爬上去也要20多分钟。检验员在电梯内部检测,都要带着20多斤重的仪器爬上爬下。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检验员都是把活儿干完才下来吃饭。”杨永乐说。
高温罐体内平均检查时长2小时
当日上午10点,在兰山区通达路液化气站内,特检员麻少玮、张华东、腾骏蓬正在整理装备,26摄氏度的气温,刚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他们就已经汗流浃背。
承压类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包括气瓶式和移动式。此项检测项目重点检测液化气储罐和管道,是八大类特种设备里的两种。
钻进密闭的液化气罐,刺鼻的气味熏得人头疼,罐体暴晒后内部温度最高能到60多摄氏度,特检员每次检查平均时长2个小时。如果发现问题需要维修,时长还要成倍增加,不但对人的生理极限是个挑战,残留的气体让特检员还时刻面临着危险。
“因为罐内易燃易爆,所以进入罐内需要穿纯棉的防静电的工作服,连工作鞋、袜子都要防静电。在里面作业,一切工具仪器设备都要求防火、防静电,可以说对操作要求极为苛刻。”特种设备检测员麻少玮说。
锅炉出厂前要进行三四十遍摸索
下午2点,在兰山区华源锅炉有限公司,戴着安全帽、穿着一体衣的特检员张国锋、赵勇正在对锅炉元器件做检查,他们早已忙活了六七个钟头。驻厂特检员作为特殊的岗位,他们从源头上对每一个特种设备的出厂做严格把控。
驻厂检验是法定检验,这是国家为了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从制造开始就实行的监督检验。
“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检验员的作息都排在最后面。”张国锋说。
狭窄的锅炉部件内有上百个零件,特检员每一处都要查看到位,几十厘米宽的管道,只要人能进,每一条焊缝都要检验合格,每一次拼装全部检测工序都要重新来过。
一个锅炉走出厂门之前,特检员要进行三四十遍的摸索,就是为了保证人的安全,保证锅炉的高效。随着检验工作接近尾声,几位检验员陆续钻出锅炉。橙色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满脸通红,还沾上不少炉灰,额头上涔涔的汗珠不停地往外冒,一个个都变成了“大花脸”。脱下头上的安全帽,头发像刚洗过一般。
特种设备关乎着企业生产、百姓生活的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高温闷热、密不透风的钢铁储罐内,在高耸的吊塔顶上,在漫天尘土的工地上……只要有特种设备的地方,就有特检人的身影。
本报记者 丛民 本报通讯员 孙磊 屈宁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设备 特种 检测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