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消化道早癌 发现并不难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约占所有肿瘤的60%,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晚期肿瘤无论设备多么先进、医生技术多么精湛,也难有回天之力,而早期发现,可能都不需要外科手术,仅一次内镜下的治疗就能治愈。可见,消化道肿瘤能否得到早诊早治,预后有天壤之别。
高清内镜系统
能发现早期肿瘤
高清内镜系统精查,是以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为基础,全面清晰地观察整个消化道黏膜,识别早期癌的黏膜特征,发现局部黏膜颜色变化、表面结构改变等可疑病灶,然后运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检查技术,强化早期癌的内镜下表现,观察黏膜微血管特征及腺体开口形态,提供病变深度、范围、组织病理学等信息,最终发现普通内镜下无法显示的病灶,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
高危人群
内镜检查要提前
目前,一般人群建议40岁开始胃肠镜检查,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反复出现腹痛、腹胀、黑便、消瘦、烧心、腹泻、便秘等症状的人,任何年龄都要及时行胃肠镜检查。
还有些人属于胃肠肿瘤的高危人群,最好在35岁开始行胃肠镜检查。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为胃癌高危人群: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患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的人群(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有以下任意一条者为食管癌高危人群: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本人有癌症史;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
有以下一项者为结肠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75岁;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既往患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有结肠癌家族史。
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是不是意味着今后就没有问题了呢?到底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呢?这些都需要因人而异,个体化决策,应由消化内科医生根据个体家族史、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内镜下表现、病理检查结果等因素来进行系统管理。
胃肠镜检查
可以很轻松
临床上我们遇到不少人,医生早就建议做胃肠镜检查,但他们却一拖再拖,延误了肿瘤的早期发现,很是可惜。仔细问原因,大多是怕内镜检查痛苦。其实近些年随着无痛技术的进步和肠道准备方法的改良,胃肠镜检查已经能够轻松完成,患者痛苦很小。无痛技术可以让被检查者在睡梦中轻松完成胃肠镜检查,不仅避免了受检者恶心呕吐,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恐惧和紧张,而且无痛检查便于医生仔细观察。另外,改进的分次肠道准备方法,可以避免大量喝水导致的呕吐不适,免去了有些病人对肠道准备的担忧。
编辑:刘畅
关键词:检查 内镜 胃肠 消化道 消化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