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重庆:让高科技扎根贫困村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2组的山岭上,音乐声不断。那些特殊的“听众”——芦花鸡有的在草丛间寻寻觅觅,有的在树底下你追我赶,还有些一排排站在枝丫上东张西望或“闭目养神”。
“可不要小瞧这些芦花鸡,它们可是远道而来助力扶贫的‘科技移民’。”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工作队队长、重庆三峡学院副院长祁俊生说。汶上芦花鸡产自山东省济宁市,是国家保种源。2017年,退伍军人牟桔丰创办的重庆市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在梧桐村试验性养殖汶上芦花鸡。“为了解决芦花鸡的适应性、免疫条件和原生态散养等问题,重庆三峡学院生物学院的教授几乎全程跟踪,山东的专家每个月也至少会来现场指导一次。在养殖场播放音乐,就是科学养殖的一种方法。”据牟桔丰介绍,除了技术上的“保姆式服务”,铭森公司还获得了每年销售50万只鸡苗的市场保障,公司则按每卖一只芦花鸡给村集体两元、给代养扶贫户18元的方式参与扶贫。
龙驹镇是万州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镇,也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面积最大、综合体量最大的乡镇。“两山夹一沟”的龙驹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按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帮扶龙驹镇后,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在田间地头推进农业产业化科研项目、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等措施,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山地高效农业。
参与龙驹科技扶贫的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万州区果树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因地制宜编制了重庆标准的《猕猴桃组培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红肉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猕猴桃喜欢湿润的气候,既不耐旱又不耐涝,科研单位组织专家选育新品种,推广避雨栽培、根域限制栽培和肥水一体化技术,有效解决了猕猴桃授粉困难、“溃疡病”“褐斑病”等病害频发、光合效率低下、优质果产量低等难题。龙驹镇岭上村新建的200亩红心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主要栽种的就是科研单位优选的新品种“东红”。示范园采用集成根域限制基质栽培、智能水肥一体化、遮阳、迷雾、避雨栽培、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基本实现了猕猴桃的仿生栽培。据祁俊生介绍,示范园总体节肥节水40%以上,每亩产果超过1吨,增产幅度超过20%,70%以上达到特级果品质。
扶贫集团还探索建立“高校、企业、专业户”协同创新与推广机制,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技术培训会,以点带面推动高科技落地生根。重庆三峡学院在梧桐村建立的“科技小院”,推广延胡索和浙贝母的种植,并轮流选派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常年“留守”,随时跟踪和解决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高科技进入贫困乡村,推动了龙驹的‘田坎革命’。”龙驹镇党委副书记郭代伯说。龙驹镇几个以前做蔬菜生意的人看准这个机遇,共同成立重庆岗上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岭上村3组流转360亩土地建起肥水一体化的“桃李基地”,长短结合在水果基地种植蔬菜。基地的避水设施和温度都可以用手机远程遥控,品质优良的水果和蔬菜很快打开了市场。
高科技扎根贫困乡村,培育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龙驹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该镇党委书记张凤成介绍,2017年以来,全镇已有4个农业龙头企业被认定为重庆市科技型企业,估计最近两三年还将成功孵化六七家。红心猕猴桃、油橄榄、中药材等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提升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水平,加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系统实施,近两年龙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镇贫困发生率已由19.39%下降到1.43%。
铭森晟祥今年被确认为重庆市科技型企业后,金融机构给这家公司的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授信额度已达700万元。“我们的养殖规模很快就能达到300万只,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牟桔丰说,“现在的机会这么好,科技方面完全是全程‘保姆式服务’,这是刚开始想都没有想到的。”
(本报记者 张国圣)
关键词:让高科技扎根贫困村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