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云朵上的民族村”喜迎“羌历年”
新华社成都10月27日电(叶含勇 胥冰洁 尹恒)羊皮鼓儿敲起来、古老诗歌唱起来、莎朗舞跳起来……25日,记者来到成都邛崃市南宝山镇木梯村,与羌族居民共同庆祝“羌历年”。
木梯村位于南宝山海拔1400余米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云朵上的民族村”,站在村口眺望,四周重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新年的开始,虽然连日来秋雨连绵,山上气温骤降,但是木梯村的羌族同胞们身披雨衣,已经情不自禁地“嗨”了起来。
献祭品、祭山神、送祝福……从25日傍晚开始,在释比(羌语,意为祭司)的引领下,村民们参与其中,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庆祝活动忙碌着。男女老幼身着羌族传统服饰,彼此见面都要互道“纳吉纳鲁!”(羌语:新年快乐!)
“我们是从汶川县搬来的,在这里已经生活10年了。”木梯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全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阿坝州汶川县龙溪乡垮坡村夕格组、直台村遭遇严重垮坡,村民们失去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四川省统一部署,2009年,两个村开始跨市州易地搬迁,170户706名羌族群众从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搬到了百里之外的南宝山。
羌红献给客人戴,羊皮鼓儿打起来,青稞咂酒品起来……26日上午,尽管雨下得很大,来宾们穿着雨衣还哆嗦,但“羌历年”庆祝活动却不断升温。“敬天敬地,羌历年到,百姓平安,五谷丰登,亲朋好友一起来品尝青稞咂酒。”在临时搭起的舞台上,一位村民手持细枝念念有词,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咂酒开坛仪式。
受此感染,游客们也纷纷加入欢乐的队伍。一位嘉宾还应邀拉起了手风琴,合着欢快的节奏,与羌族同胞载歌载舞。
“10年前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汶川老家时,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新环境,不知道种土豆、挖草药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收入来源。”陈永全说,搬来南宝山后,这些年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南宝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村民们尽快适应和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持续关心支持下,全镇改善了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发展了高山茶叶、高山蓝莓等特色产业。此外,还以“天府羌寨·云上南宝”为形象定位,传承和保护羌年、羌绣、羌笛、羊皮鼓、莎朗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建设羌文化生态保护区,走上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2011年,陈永全率先办起了农家乐,如今,木梯村家家户户搞接待,旅游旺季可同时接纳600余名游客,乡村旅游已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一些村民还因此买了私家车,可以很方便地接送孩子到附近的镇上上学。
从这里考上大学,毕业后又选择回乡任教的木梯村金花幼儿园羌族幼师杨美告诉记者,之前,很多村民都没上过学,也不识字,搬来南宝山后,安置区里新建了占地1500平方米、可容纳100多名孩子的南宝山金花幼儿园。“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有责任为木梯村的未来以及羌族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
正午时分,震天鼓声中,“羌历年”接近尾声。“欢迎更多朋友今后来这里,住羌家、赏羌绣、跳羌舞、品羌餐、喝羌酒!”陈永全举起酒杯热情相邀。
关键词:“云朵上的民族村”喜迎“羌历年”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