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精准要闻 精准要闻
找准产业项目与群众受益结合点 工业扶贫“扶”出实效来
一线
近日,记者从在南充召开的全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工作会上获悉,今年以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已实际安排4.17亿元用于支持88个贫困县的266个工业产业发展项目。
工业扶贫如何“扶”出实效?此次工作会,主办方选择了南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现场调研考察,一探究竟。
□王若晔本报记者 朱雪黎 文/图
因地制宜,找准产业优势
“现在的新庙乡,蚕桑养殖已重回支柱产业地位。”嘉陵区新庙乡乡长蔡志军介绍,新庙乡自古就有栽桑养蚕传统,但随着传统散养成效越来越差,很多农户变得不敢养、不想养。
转变出现在2017年。2017年起,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在这里流转土地2500余亩建立优质蚕桑养殖园,流转2000余亩果桑园建立桑叶(养蚕)综合利用示范园,同时建立起4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蚕房区域,带动全乡形成万亩基地规模。对不敢养的农户,该公司免费提供小蚕并共育和技术指导,再以政府指导价收购蚕茧。
“目前,乡人均年收入已有1万多元,比之前翻了近一番。”蔡志军介绍。
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当前,我省在分析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脱贫产业。
“当前工业扶贫的重点,就是要进一步找准产业项目实施与贫困群众受益的结合点,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机关党委书记周海琦表示。
精准布局,激活内生动力
做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一二产业联动的同时,如何让工业扶贫发挥更大功效,也是谋划探索的重点。
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探索将“扶贫车间”开到了村庄。在新庙乡30公里外的塘湾村,车间内20多位工人正在缝纫设备前加工衣领。“纺织品加工入行门槛相对较低,村民容易上手。”扶贫车间厂长李建春说。目前,该车间已吸纳4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
扶贫更要扶智。离塘湾村不远的吉利南充基地里,工人正在工厂流水线上组装货车,这里的部分工人毕业于“吉利远程”定向班。近年来,吉利与职业院校合作,共设11个“吉利远程”定向班,为贫困学生发放补贴,确保毕业学生“就学即就业”。
在多年的扶贫实践中,我省已探索出直接帮扶、合作帮扶、股份帮扶等产业扶贫模式。下一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还将持续推进“7+2”扶贫行动计划,如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扶贫行动,打造一批区域特色品牌;开展贫困地区产品市场开拓扶贫行动,促进产销衔接等。
关键词:找准产业项目与群众受益结合点 工业扶贫“扶”出实效来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