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二十四节气门票”蕴含多重寓意
2020年,天坛公园将迎来建坛600年。天坛公园围绕自身文化资源,首次推出天坛国潮黄金首饰系列祈年贺岁产品,同时首次推出二十四节气纪念门票。12月22日冬至,印有节气手绘图,同时配有节气当天日照情况说明及展示图例的冬至款门票开售两小时后,已售出超过2000张。据悉,天坛公园将在每个节气当天对应推出一款纪念票,在园区四个大门发售,票种为公园联票,每个节气纪念门票限量一万张。(12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世代相传的“二十四节气歌”,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一种高度概括。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劳动人民的“独创”,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还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广受关注。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人们关注二十四节气,就是关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按照古人划分四季的方法,“立”是开始,即春、夏、秋、冬的开始。在天坛的建筑中,祈年殿内四根金柱间的空间就代表了一年四季,周围的二十四根红柱形成的空间则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天坛首发二十四节气门票,取天坛之景,融节气之时,将天坛建筑文化与因节气而生发的植物融合在一起,可见其背后蕴含着多重寓意。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逐步告别看天吃饭。在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来,二十四节气对农事活动的指导功能越来越弱,节气已经过气,是标准的“老黄历”了。事实上,二十四节气不仅依然是农业生产的好帮手,还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习俗传承、衣食养生等都与此相关。一个民族应该重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天坛首发二十四节气门票,无疑具有保护和传承中国农耕文化、农耕文明的深意,在吸引更多人参观游览天坛公园的同时,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让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
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包含着崇尚自然和“诗与远方”的精神魂魄。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为全国各地采用,为多民族共享,并内在激励着民族精神。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督促我们顺应天时、勤奋有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示我们认知和尊重生命节律;“大雁南飞、春燕归巢”牵动着海外游子对家国的情思。今天,我们要弘扬时代精神,也应当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进而筑牢民族之魂。天坛首发二十四节气门票,不仅是文旅融合的一个“代表作”,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通行证”。
二十四节气,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每个节气对应推出一款纪念票,浸入式地让我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提醒我们不要辜负时光,砥砺前行,持续奋斗。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天坛 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