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委员在疫线 委员在疫线

他们用爱 ,“小家”护“大家”

——记抗疫战线上的民盟盟员家庭

2020年02月17日 14:54 | 作者:杨晓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我们是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亦是战友,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庚子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打响。没有硝烟,但步步惊心!重庆广大民盟盟员或大医大爱,第一时间赶赴最危险的战场;或以自己的方式汇入抗疫洪流。尤其令人感佩的,是那些携手同行的盟员家庭。

给“逆行”爱人的一封家书

“老婆,这辈子,你选对了职业、选对了工作。精神心理、戒毒康复,一干就是37个春秋。年前,荣退一月,为了红丝带更鲜艳,你又从医院去了警所,甘洒余热献一线。哪里有伤病,哪儿有限险,你白衣的身影就出现在哪”……

一封家书,情真意切;卅年支持,无怨无悔。2月14日,民建会员赵宾写下这封特殊家书后,一腔热泪夺目而出,浸润了桌上的信笺……

他爱人叫陈文秀,民盟盟员,重庆市北碚区精神卫生中心的主管护师,去年9月退休。在赵宾的心目中,陈文秀是一个医务工作者,更是一位热心于公共卫生事业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善良人。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陈文秀主动请缨希望奔赴前线,后因年纪问题被安排医院留守岗位;2008年汶川地震,她忙完本院伤员救护之后,在丈夫赵宾的陪同下看望因房屋垮塌被钢筋刺透胸背的理县羌族同胞,并慷慨解囊相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刚刚退休的她又坐不住了,主动参与位于北碚区西山坪的教育矫治所疫情防控工作……

“我那个‘老婆婆儿’,为了医护事业,豁出去了。”这段时间以来,考虑到疫情潜伏期长,陈文秀需要每天24小时、连续14天呆在封闭的办公区域,为学员们挨个体检排查……穿上防护服的她一天累下来几乎吃不消,可从没叫一声苦。

前路多艰险,担忧近无眠。深知老婆“倔脾气”的赵宾疼在心里。“2020,爱妳爱妳!庚子春节,你一个退休老太再作逆行者,大爱无疆,是什么精神和力量支撑着妳?‘终身纯洁,忠贞职守,防控疫情,医护责任,工作就是战场!我们是新时代的南丁格尔,入职誓言永记,我是光荣的白衣战士!’你骄傲地对我说。”

两山相望一江隔,斯人冷暖我自忧。“今天缙云山下雪了,西山坪上面也一定很冷吧,忙碌的你有没有添衣裳?”“我没在家,你不要总是花生米下酒+面条,还是弄两个菜,这样对身体好些”……陈文秀在西山坪矫治所,赵宾在缙云山麓北碚,仅仅中间隔着一条嘉陵江,隔不断珍珠般的纯真,对方的苦与乐、冷与暖,夫妻二人相互牵挂。

夫妻齐上阵

“不知不觉,立春已至。今年的春节,却一直笼罩在肺疫的阴霾之下。我们也曾恐慌过、彷徨过,但我们依旧满怀希望,憧憬每一个明天。”2月4日,开州区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士长、盟员张春燕在日记中写道。

张春燕的丈夫是同院麻醉科副主任任大鹏,夫妻二人均为临床一线人员,由于职责和使命所在,两人一直战斗在临床一线。为了随时的应急加班,夫妇俩忍痛将两个幼小的孩子送回父母家。

每天上班的时候,夫妻俩牵挂着病人;上班之余,夫妻俩牵挂着孩子。在往家里打电话或者短暂的视频聊天中,咿呀学语的小女儿开口说出“妈妈来接我回家”“爸爸妈妈我要回家”“爸爸妈妈注意安全”“爱你哟”,大女儿的一句“爸爸妈妈我不想离开你们,我跟妹妹想和你们一起过年……”每每听到这里,张春燕就忍不住红了双眼,赶紧把手机塞给丈夫,无奈的丈夫任大鹏只能一边挤出笑容逗着孩子,一边深深搂住妻子的肩膀,给她送去无声的安慰……

一线的护士接触病人的时间更长、医用物资的严重紧张让同事们难免有了抱怨,作为护士长的张春燕默默扛下了种种工作压力,一边和医护人员们随时待命一边疏导着同事们的情绪……当看到科室团队一起抢救病人成功时,张春燕赶紧和丈夫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同事们一起讨论工作,争先恐后报名参加志愿者,她感到深深的欣慰……

“我们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立春也如约而至,寒极必暖,否极泰来,待到春光灿烂之时,愿你我都能守得住岁月。”张春燕心疼地看着还来不及脱下防护服就已经倒在办公室里呼呼大睡的丈夫,却按住了叫醒他的冲动,心里默默念着:老公,你太累了,先将就睡一会吧……

全家总动员

“谭祥权一家三口都是医护人员,现在都在一线呢!”收到这条民盟万州区委专职副主委冉晓红提供的消息,笔者一下就震撼了。全家总动员啊,肃然起敬!

谭祥权是万州区的盟员,担任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副主任医师、门诊部主任。疫情发生以来,谭祥权分管发热门诊的工作,每天接触的病患多不胜数,晚上经常忙到快十点才能回家;妻子于发敏是中共党员、同院的同事,现在担任着质控部门的督导,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检查,很不轻松;儿子谭小宇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住院部泌尿外科的一名医生,这次也主动请缨到疑似病区工作。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医护人员,儿子在重庆主城抗疫,春节没回家,我们两口子也是各忙各的,面都很少见到。”谭祥权无奈地笑道。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抗疫物资特别是防护物资紧缺,要说心里没点儿紧张,那是不可能的。”每天给病人排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穿着简单防护服的他随时暴露在危险中……儿子在疑似病区值班,每天一进病区就是12小时……上阵父子兵、全家总动员,繁忙的他们无暇顾及彼此,直到每天下班后打个电话互报平安……

“我们一家子的想法,就是这场战役快快过去,聚到一起,好好吃个团年饭呢……” 

给你《力量》,《等你回来》

“除夕之夜,万家团圆,可你却背上行囊,奔赴前线……等你回来,相信那时春暖花已开……”这首献给战疫英雄的歌,不仅让电台听众热血沸腾又潸然泪下、本地广播电台DJ高度评价“真的打动人”,更第一时间登上了“学习强国”。这是民盟盟员、大渡口区文化馆副馆长黄秋节与丈夫刘国锋共同创作的《等你回来》。

除夕之夜,陆军军医大学出征武汉的将士里面就有黄秋节的朋友。她说:“我曾经也是军人,我被他们感动了,朋友圈里说得最多的就是‘平安回来,一个不少’。当时我就在想,必须为他们做点儿什么。”

“艺术不能搞‘假大空’,要打动人首先是要打动自己。这首歌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我们是军人,‘若有战、召必至’,当我们的英雄凯旋的时候,说明疫情真的结束了。”

与黄秋节同样感同身受的还有江津的一对盟员夫妻——吴东、曹晓铭,吴东是江津区文化馆工会主席,曹晓铭则是江津区白沙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体育科科长。疫情发生后,曹晓铭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参与防控工作,每天走村串户宣传防疫知识,忙碌的她只能“狠心”将三岁的儿子扔给老公。当看到电视上离家出征、扑身于最危险的一线抗击疫情的‘逆行者’时,酷爱唱歌的曹晓铭和喜欢研究音视频的吴东深受震动,决定用文人的方式,为战友们加油。

说干就干!吴东录制、曹晓铭演唱的这首专门为“战疫”写的《力量》,短短时间就诞生并且很快传播开来:有一种坚持,叫做风雨无阻;有一群人,总是义无反顾……我亲爱的人,我热恋的故土,汇聚你我的力量,胜利就在不远处……


编辑:杨岚

关键词:疫情 盟员 工作 丈夫 张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