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健康识堂健康识堂

春季调畅情志拾偶

2020年02月19日 10:35 | 作者:唐旭东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苏轼亦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出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当我们忙碌了一年,收拾身心迎接春天到来的时候,调节好自己的情志,舒畅身心,也是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一种思考和行动。

中医认为春季五行属木,而人体五脏之中的肝也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生发、喜条达,春天是肝旺之时,因此,春季养生应尤为注重精神调节,保持情绪乐观、心胸开阔,以使肝气顺达,气血调畅,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怒”是情绪调节的最大杀手。肝五志属怒,怒易伤肝,如果情绪不佳,则会导致肝失于疏泄,继而产生一系列病证。俗话说: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那春季我们该如何调节我们的情绪呢?以下三法不妨记在心中。

一曰节制。

《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与平衡。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虽然遇到可怒之事,但想一想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就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过激的情绪,使情绪反应“发之于情”“止之于理”,即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现实中,可以在自己的案头、书房写上“制怒”“戒怒”等警言,或悬挂类似的书法作品,随时提醒自己,并以此作为生活信条。我很喜欢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风物长宜放眼量”,20多岁时有幸观摩一次书画笔会,于是请一位书法家给我写了这副对联。现实中,对于急性子、火爆脾气的人,学点书法、练点静功、打打太极等,时间长了是可以磨磨性子的,有利于控制情绪。

二曰疏泄。

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林肯做总统的时候,陆军部长向他抱怨受到一位少将的侮辱,林肯建议他写一封尖酸刻薄的骂信作为回敬。信写好了,部长要把信寄出去时,林肯问:“你在干嘛?”“当然是寄给他啊。”部长不解地说。“你傻啊,快把信烧了!”林肯接着说:“我生气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写信就是为了解气。如果你还不爽,那就再写,写到舒服为止!”清代郑板桥受官场挤压、郁郁不得志时,就提笔画竹,画完以后,心里舒坦了,画艺也越发纯熟,一箭双雕。我则建议应该动静结合,静,是选择人文雅兴,修身养性,明白事理对错,所谓世上打磨心法、凡尘历练功夫;动,则球类武术舞蹈皆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保持精气神充足。这样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宣达、发泄出去,恢复心理平衡。

三曰转移。

《素问·移精变气论》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移精变气”就是移易精神、调畅气机,“祝由”就是上古真人用符咒治病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心理疗法,通过转移患者的情绪,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内守的作用。情绪出现障碍的患者,一定是受了较大的挫折或委屈,如果自己能冷静下来思考思考,那会是位具有良好修养的智者,即使数日不能释怀,最终也可自我找到移情疗心之法而解脱;对于医者来讲,既然患者找上门来说明其思路没乱,医者除药物调其脏腑之外,也得采用情绪转移之法,告诉患者暂时把工作放一放,比如休假几天、出去走走,但不宜当面直接点破此法,待恢复大半再跟其讲道理,然后再结合运动移情、爱好移情,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愉快,增强生命的活力。其实,只要心扉能够打开,在集体活动中与他人的交谈也是一种不错的情绪转移方法。

有人说过,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让我们在美好的春季,笑看世界,笑对生活,活出精彩。


编辑:刘畅

关键词:情绪 春季 调畅 情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