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1日。
早上7点,洗漱完, 别好委员胸牌就出门了。吃早饭的地点在宾馆的自助餐厅,从房间先乘电梯下楼后,有两条路,一条是长廊,另一条是穿过户外小广场,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天气稍阴,但户外的空气很清新。昨半夜虽打了阵雷,有的还挺响,但地面没见湿,真是“干打雷不下雨”。
到了餐厅门口,小桌上备有消毒巾、消毒液和塑料手套。这种消毒酒精我还是第一次用,涂手后可以免洗,感觉非常方便。戴上塑料手套取餐,使用公用夹具,我也是第一次。
餐厅里基本看不见人像以前一样握手了,熟悉的委员多以挥手、一声问候、或是“碰臂”打着招呼。餐厅里用餐的委员都面向一侧就座,就像教室里的学生,而且相互之间距离都是1米多,这样也使人心里挺舒服的,想起了一句话:“距离产生美”。
在小广场“饭后百步走”时,几个熟悉的委员一块散步、交流的愉悦感觉又回来了。散步时,王黎明委员发现广场旁边有友谊宾馆历史的介绍,其中有一条,“1956年3月9日,经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批准,第二招待所更名为北京友谊宾馆”,大家都说,以前还真不知呢。开小组会前我们坐下来讨论了这一段话。
上午10点开小组会,应该是对开会的具体要求“吹风”。早到了15分钟,和先来的委员打完招呼,发现旁边坐的是冯煜芳委员,就想起了昨天的开会通知接龙事情。
原来昨天下午,小组秘书发今天上午的开会通知,要求对“收到”接龙。我以前都是拷前面的,编辑接上,再发。昨还是这样做,发现我被冯委员挤出了接龙,于是就问他怎么把我挤出接龙了呢。他说应该点“接龙”下面的按扭,这样效率高,而且不会把别人搞乱。听了冯委员的解释,我真感觉有点跟不上“时髦”了呢。
开会了,和以前相比,大家发言更简明扼要。回房间的路上,在开会的长廊里,碰到了几个委员拿着本子往回走。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说,“我们效率高,开完会了”。
让人感觉,会议越来越有效率了。
我想,除了小组讨论,下午的开幕式,接下来的两会,都会贯穿着这样的效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刘畅